菩萨善顺之相
发布时间:2020-05-21 14:46:41作者:佛心网宝积经5-2集:菩萨善顺之相
主题:宝积经第5-2集
主讲人:普献法师
接着我们来看真正的一个出家修道的人,他要怎么样做才不会变成败坏的菩萨。这个是在印顺长老的《宝积经讲记》第四十八页。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善顺之相。何谓为四?所未闻经,闻便信受,如所说行;依止于法,不依言说。随顺师教,能知意旨,易与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意。不退戒定,以调顺心而受供养。见善菩萨,恭敬爱乐,随顺善人,禀受德行。迦叶!是为菩萨有四善顺之相。】
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陀叫了一声「迦叶啊!你好好听,菩萨有四种善顺之相。」什么叫做善顺呢?就是善于调伏烦恼。我们一颗心不能调伏、不能调顺的时候,那变成一个障碍,自己烦恼也造成别人的困扰。
每一个人的内心动荡不安,这个动荡不安的心就像一堆的建材——木头、石头、钢筋、水泥乱七八糟一堆,接着就变成一种障碍。但是,如果这些建材按照建筑的原理把它建筑起来,变成房子的时候,就能够变成遮风避雨、修道的地方、办公的地方,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菩萨有四种善顺之相,善于调伏烦恼的心灵。何谓为四呢?
第一种「所未闻经,闻便信受,如所说行;依止于法,不依言说」。做为一个修道者,有学习众多的经典,以及没有听闻过的甚深经典。对于我们未曾听闻的经典,我们以信心来接受,要加以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按照经典所说的道理去如说而修行。
在《华严经》里面有一句话,「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我们的身心不是说仅仅了解一种道理就能够得到受用,非得自己下一番功夫,这个连佛菩萨也帮不上忙,师父也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在自己的身心当中去打点。有些人说烦恼、痛苦,别人只能告诉你一些方法,如果你不去实践、不去做,听了一大堆的道理没有用。
做一个调顺的菩萨——懂得去调伏自己身心烦恼的菩萨,对于所听闻的甚深经典都能够如说修行,然后「依止于法,不依言说」。理论是理论,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能把佛法当做一种理论来下功夫,而是要照所说的法去实践,所以说「依止于法」的实践,而不是依着语言文字的论说。有些人说得天花乱坠,但是自己的行为、身心完全不能调伏,那是不能受用的。
在经典里怎么形容呢?说这个汤匙放在汤里面,放了一年、两年、十年、百年,它也不知道这个汤的味道,汤匙只是汤匙,味道只是味道。但是如果我们利用这个汤匙喝了汤,那么我们不但知道味道而且可以营养身体。研究佛法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的话,那就叫做汤匙,永远不知道汤的味道。
这个是我们讲到信佛学佛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如说修行。按照佛陀所说的道理去修行,改变自己心性上的这些污染,清除它,身口意能够跟戒定慧相应,那么才会得到好处的。
第二「随顺师教,能知意旨,易与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意」。这是我们学佛的一个态度,一种尊师重道,了解佛陀的法是一代一代的由师传徒、由徒传孙,就这么一代代的辗转传来的。只要是跟三法印相应的我们接受,跟三法印不相应的,我们就难以去奉行了。一切以三法印做为一个品管,品质的管制,而不能说凭自己的小聪明望文生义,来发挥自己的意见,这样子佛法才能保持纯正。
「随顺师教,能知意旨」:随顺师父所传给我们的道理教授,知道经论的真实的意趣。自己不要随便地去别生意解,那么这样子师徒之间或者师兄弟之间,大家都能够心意沟通了,讲起话来也容易通达,做起事来都是能够大家互相鼓励,向善向光明。这样子就能够不违背师意,而佛门才能够和合兴旺。所以说丛林以无事为兴旺,就是说没有这种邪知邪见、不法的行为,这是丛林兴旺的现象。
第三个「不退戒定,以调顺心而受供养」。就是不要退失修学戒定慧,然后来调顺我们内心的贪瞋痴,这样子就能够安心地接受供养。出家本来就是要去勤修戒定慧。我们讲沙门就是勤息,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来息灭我们内心的贪瞋痴。
如果我们出家受到信徒的供养,生活问题解决了,从此就专心地在戒定慧去下功夫,这样子就能够调顺降伏我们的内心,然后就能够安心地接受信徒的供养,信徒的供养功德才能大。如果不能在戒定慧去下功夫,而忙着兴建道场、广收门徒,来研究义理以表示一个学者的风度的话,那就是违背出家的本意了。
第四个「见善菩萨,恭敬爱乐,随顺善人,禀受德行」。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见到所有的众生,都是佛菩萨,只有我一个人是凡夫俗子。用这种心态来看别人,才能了解别人的优点,才能够受到别人优点的启示,使我们的道业有所进步。一个人如果老是去找别人的缺点、短处,也就是我们放弃人跟人学习的机会。
什么叫做「善菩萨」呢?勤修戒定慧、有悲心、有智慧,那叫做善的菩萨。这个时候我们要「恭敬爱乐」,也就是好好地去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做什么呢?去随顺善知识的开示,然后按照善知识的开导去修学佛法,这样子才能得到身心的净化、得到智慧、得到福德。
这个是讲到修学佛法的人,到底是真正实质的在修学佛法呢?还是表面上的修学佛法?所以有些看起来穿出家衣服、理光头,而一天到晚忙着佛事,一天到晚忙着兴建道场,一天到晚东忙西忙的,跟戒定慧不相应的话呢,我们要亲近这种善知识的话,就要特别特别地小心了。
如果我们出了家,一辈子就这么忙着兴建道场,忙着这些世间的俗事,这样子跟我们出家的本意就距离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