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十恶业道抉择

发布时间:2020-04-09 16:02:10作者:佛心网

  十恶业道抉择

  正果法师

  甲、业道自相

\

  《瑜伽师地论决择分》五十九卷说五种相,建立十恶业道自性差别。即:事、想、欲乐、烦恼、方便究竟。《杂集论决择谛品》亦说五相。如彼论说:‘又杀生等,应以五门分别其相、谓事故、意乐故、加行故、烦恼故、究竟故。’此中意乐摄《瑜伽师地论》的想和欲乐,想与乐所作欲,俱是意乐故。《瑜伽师地论》加行究竟为二,加行是方便,究竟是圆满,分开别说,更为显了。并且《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八卷也是这样分法,如彼论说:‘云何杀生?谓于他众生(事),起杀欲乐,起染污心(烦恼),若即于彼起杀方便(加行),及即于彼杀究竟中所有身业。’于余九业道,皆作如是分别。故《杂集论》所说五相即《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五相,又与《决择分》五相无违,并且便于说明业道自相建立的差别,故这里依之决择十恶业道,但次第则依《本地分》而说。

  (1)事:即起杀生等业的所依处事,《瑜伽师地论》、《杂集论》俱说于有情数,非有情数,随其所应,十恶业道依之而转。实通三处起,即杀生、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嗔恚大业道,于有情处起。绮语业道,依名身处起,即依非情处起。偷盗、贪欲、邪见三种,通情非情处起。

  (2)意乐:就是于造作业行的所做事上,生起想意乐,及起当作此业道的意乐。《瑜伽师地论》说:‘想有四种,谓于彼彼非彼想,非于彼彼彼想,于彼彼想,非于彼彼非彼想。’四种想中,唯第三想是业道,以无错乱故。《瑜伽师地论》说:‘欲乐者,或有倒想,或无倒想,乐所作欲。’乐所作欲,即乐欲所作。这里的意乐,即包括《瑜伽师地论决择分》所说的想与欲乐。

  (3)烦恼:即贪嗔痴,如其所应,或总起,或别起。即造杀生等业时,由贪等烦恼相应,或贪嗔同起,或贪痴同起,或嗔痴同起,或贪嗔痴一切皆具。

  (4)加行:即杀生等业的作用,或由自己,或教他人发起身语意三业,进行杀生等的方便,即于乐欲所作发起的三业,如策划、布置等,皆为究竟完成乐欲所作业的加功用行,故名加行。

  (5)究竟:即于乐所作业,由彼彼加行、杀生等业道,或于当时圆满,或于后时圆满,是为究竟。

  杀生等恶业,若上述五相不具,此业即非圆满业道所摄。若五相具足,此业即是圆满业道所摄。

  此下以五相分别建立十恶业道:

  (1)杀生:杀生业道以有情数众生为事。意乐即能害者于众生所,作众生想,及起必杀害的乐欲。这种想即名于彼众生不颠倒想,依此想作如是欲心:我当杀害彼众生,如是名为杀生意乐。这能杀害众生的人,或由贪烦恼所蔽,或由嗔烦恼所蔽,或由痴烦恼所蔽,或贪等二种烦恼所蔽,或贪等三种烦恼所蔽,而起杀生的造作心,是名烦恼。用意乐与烦恼,由自己、或教他人,发起方便加害众生,是为加行。若由加害之时,被害众生当即命终,便于当尔之时说名成就究竟业道。若加害之时,被害众生未即命终,于后时舍命,由此方便彼众生命终时,说名后时成就业道。

  (2)偷盗:偷盗业道以他人主权所摄的有情数与非有情数为事。意乐,即于他人所摄事起想,及于彼起偷盗乐欲。烦恼,即贪等三毒,或起一或起二或具起三种。加行,即自作教他作等种种偷盗业行。如挖墙窃盗,伏道劫夺,拒债不偿,受寄不还,谄诳诈取,以势力胁迫等。究竟,《瑜伽师地论》说移离本处,《杂集论》说取为己有。二义兼取为善,以为利他而盗,或由憎嫉等,以嗔恚心破坏他人所摄之物,虽不取为己有,亦成业道故。

  (3)邪淫:邪淫业道事,即非所应行欲行之女,或虽所应行,于非支、非时、非处、非量,及不应理的一切男与不男。支是支分,除产门外,所有余分,皆名非文。非时有五,若秽下时、胎圆满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有疾病时、是名非时。非处,即诸尊重所集会处、或塔寺中、或大众前、或地高下,如是等处,说名非处。过量行欲行,名为非量。此上即说,虽是自己妻妾,若于非支、非时、非处、非量行欲行,亦是邪淫。除己妻妾,于一切男及不男,无论其属自属他,皆不应行欲行,若于彼等行欲行,是不守世间体法的非理邪行,故说名不应理。意乐,即于彼彼女男等起彼彼想,是想不错乱,及依此想起近习乐行之欲,总为意乐。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或不具。加行,即自行、教他,或公显、或隐窃、或因谄诳方便、或因委托,或由威势等而行邪行。究竟,即两两交会。

  (4)妄语:妄语业道事,即见闻觉知,不见不闻不觉不知。意乐,即于见闻等翻作不见闻等想,不见闻等,翻作见闻等想,即别异想;起覆藏想乐说之欲,即欲别异说;总为意乐。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不具。加行,即用语言自说,或教他说,或书写文字,或默默表认,或动肢体表相,或为作证等。无论为自己或为他人,而于见闻觉知言不见闻觉知,于不见闻觉知而言见闻觉知,乃至默认现相等,都是妄语。究竟,即听者,或对论者领解其义。

  (5)离间语:离间语业道事,即诸有情,若本和合,若不和合。意乐中的想,即俱于彼和合有情不和合有情,起乖离及不和合想。欲乐,即依此想而起乐彼有情乖离及不和合欲。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或不具。加行,即为乖离故,以实事或非实事毁訾于他,而发语言,或自说,或教他说。《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说:‘复次,若以实事毁訾于他,为乖离故而发此言,名离间语。或以不实假合方便以为依止,为损坏他而有陈说。或依亲近施与,或依知友给侍而有陈说,名离间语。若自利缘,或损他缘,或由他教,或现破德(宣说他无实德),或现怖畏,为乖离故,或自发言,或令他发,如是皆名离间语罪。’究竟,即所破的人领解其义。

  (6)粗恶语:粗恶语业道事,即于诸有情能引起恚恼损害。意乐,即覆善语说粗语想,及起乐粗言欲。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不具。加行,即自说或教他说粗恶语言。《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说:‘复次,若有对面发辛楚言,名粗恶语。或不现前,或对大众,或幽僻处,或随实过,不随实过,或书表示,或假现相,或依自说,或依他说,或因掉举,或因不静、或依种族过失,或依止过失,或依作业,戒禁现行过失,或自发起辛楚之言,或令他发,如是皆名粗恶语罪。’即依于环境与彼有情的实有过失,及其操业过失等而说非可爱语,皆是加行。究竟,《瑜伽师地论》说:‘谓呵骂彼\’。妄语离间语,必令他了解才成业道。此粗恶语不待他解,但发即成,以所说恶语不必对境了解,或虽了解,彼不生恚恼,皆可成业道故。

  (7)绮语:绮语业道事,即能引发无利之义。意乐,即起说绮语想,及起乐说绮语之欲。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或不具。加行,即勤勇地以种种声音宣说无义利语。《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巷说:‘复次,若有依舞而发歌词,名为绮语。或依作乐,或复俱依(舞乐),或俱不依,而发歌词,名为绮语。若佛法外能引无义所有书论,以爱乐心,受持赞美,以大声音而为讽颂,广为他人开示分别,皆名绮语。若依斗讼诤竞发言,或乐处众宣说王论、臣论、贼论、广说乃至国土等论,皆名绮语。若说妄语或离间语、或粗恶语,下至不思不择发无义言,皆名绮语。又依七事而发绮语,谓斗讼诤竞语,诸婆罗门恶咒术语,苦所逼语,戏笑乐游之语,处众杂语,颠狂语,邪命语,如是一切名绮语罪。’究竟,《杂集论》说:‘正发此言\’。即正说绮语,便成业道,以不待他有情了解故。

  (8)贪欲:贪欲业道事,即他所摄财产。意乐,即于他财起耽求想,及起欲为己有的爱欲。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或不具。加行,即思量筹度,欲为己有,乃至于所思想的事,发起种种欲念,皆是加行所摄的非圆满的贪欲业道。如起欲念:‘如何能令他家父母妻子财产等归属于我。怎样能令他知道我是少欲知足者,住正念者,是聪慧者,是多闻者,是持戒者。怎样能令他人恭敬我,供养我。怎样能令自己当来生于天上,以胜妙五欲为游戏。’

  广如《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所说应知。究竟,《瑜伽师地论》说:‘谓于彼事定期属己。\’《杂集论》说:‘决定执为己有。\’又贪欲圆满,须具五相,如《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说:‘复次,略由五相,建立贪欲、嗔恚、邪见圆满自相。何等名为贪欲五相?一有耽着心,谓于自财所。二有贪婪心,谓乐积财物。三有饕餮心(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谓于属他资财等事,计为华好,深生爱味。四有谋略心,谓作是心,凡彼所有,何当属我。五有覆蔽心,谓贪欲缠之所覆故,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设于自财,有耽着心,无余心现,当知此非圆满贪欲意恶行相。如是有耽着心及贪婪心,无余心现,亦非圆满贪欲之相,如是广说,乃至如前所说诸相,随缺一种,即非圆满贪欲之相,若全分摄,乃名圆满贪欲之相。’

  (9)嗔恚:嗔恚业道事,即于诸有情能为恚恼损害。意乐,起覆善心作损害想,及起损害等欲。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或不具。加行,即起损害思等。如作是思:彼于我有无义欲,故我于彼当作无义。又作是思:彼于我所已作、正作、当作无义,我亦于彼当作无义。又作是思:云何令我于能损害怨家恶友而得自在,缚害驱摈,或行鞭挞、或散财产、或夺妻妾、朋友、眷属及家宅等。又作是思:云何令彼能损于我之怨家恶友,自遭诸苦恼事。乃至思维:愿怨家等,发起某种身语恶行而丧失财产、眷属、善法;身坏命终,生诸恶趣。如是等思,皆是加行所摄的非圆满的嗔恚业道。

  如《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广说应知。究竟,即决定加害,或损害的日期决定。又嗔恚圆满,亦须具三相,如《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说:‘何等名为嗔恚五相?一有憎恶心,谓于能损害相,随法分别故。二有不堪耐心,谓于不饶益,不堪忍故。三有怨恨心,谓于不饶益,数不如理随忆念故。四有谋略心,谓于有情,作如于是意:何当捶打,何当杀害,乃至广说故。五有覆蔽心,谓如前说(贪欲中,更贪为嗔即是)。于此五相,随缺一种,即非圆满嗔恚之相。若具一切,方名圆满。’

  (10)邪见:邪见业道事,即实有义。意乐,即于实有义起非有想,即于彼诽谤起爱欲。烦恼,即贪等三毒,或具不具。加行,即起诽谤因果等之思等。总有四种:即谤因、谤果、谤作用、谤实有事。谤因,即诽谤无有善恶行等。谤果,即诽谤无有善恶所招的异熟果。

  谤作用有三种:一谤无父母作用,父母各有二德:一可敬福田,若供养承事,增长福业,若杀害损恼等,成大重罪。二任持相续,即托父亲的种子,母亲能任持,相续生长。谤无父母的殖种和持种用,及极重的善恶业因用,是为诽谤无父母作用。二谤无往来作用,即否认有前世后世。三谤受生作用,即谤无结生相续的化生有情。

  谤实有事,即诽谤无真阿罗汉等。如《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说:‘复次,若作是思:决定无施,是名邪见。广说乃至谤因、谤用、谤果、坏真善事,如是一切皆名邪见根本业道。’

  问:一切不正的执见皆名邪见,为什么如来于恶业道之中唯说诽谤因果等四种名邪见呢?《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有此问答文,兹节录如下:‘问:一切倒见皆名邪见,何故世尊于业道中但说如是诽谤之见名为邪见?答:由此邪见,诸邪见中最为殊胜,何以故?由此邪见为依止故!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断诸善根。又此邪见,最顺苦业,怀邪见者于诸恶法随意所行,是故此见偏说在彼恶业道中。当知余见,非不邪见自相相应’。究竟,即决定诽谤。此邪见圆满,亦须具五相,如《瑜伽师地论》五十九卷说:‘何等名为邪见五相?一有愚痴心,谓不如实了所知故。二有暴酷心,谓乐作诸恶故。三有越流行心,谓于诸法不如理分邪推求故。四有失坏心,谓无施与、爱养、祠祀等,诽谤一切妙行等故。五有覆蔽心,谓邪见缠之所覆蔽,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出离故。于此五相随缺一种,即非圆满邪见之相!具一切分,乃名圆满。’

  乙、三根发业与究竟差别

  以上所说十恶业道,每一支都是由贪嗔痴三根为发业的烦恼。为加行时各支皆有三种的差别,究竟则唯由贪、或唯由嗔、或唯由痴,或贪嗔痴随一究竟。这里分述如下:

  (1)杀生业道:若为求得血肉等,或为夺取财物等,或受他人雇用,或为报他人思,或为朋友,或希望作朋友,或为衣食等奉主人等教命,或想彼能衰损,或想彼能障碍财利等,而行杀害,如是一切,名贪所生杀生业道。

  若想彼于己乐为无义,或想彼于已曾为无义,或恐彼于己当为无义,或见彼于己正为无义,而行杀害。或依于己身、于亲友、于仇怨,在过去现在未来,已为无义,正为无义,当为无义,共为九恼事,而行杀害。如是一切,名嗔所生杀生业道。

  若妄计杀生为正法,谓己是其余众生的善友,彼因我杀,身坏命终当生天上。或心作是念;为尊长故,法应杀害,如为尊长生日等事而杀生等。或作是心:谓有诽毁天神、梵世主、骂婆罗门,法应杀害。或计于杀生业,作及增长,皆无异熟果报,向他人宣说,劝其行杀害,彼人由劝故,遂行杀害,能劝者得杀生罪。由如是等心而行杀害,是名从痴所生杀业。此后所说谬计杀生,作及增长,皆无异熟果等,是从痴所生杀生的道理,于诸余业道,乃至邪见,当知亦尔。即妄计偷盗无异熟果,乃至妄计邪见无异熟果,皆是从痴所生偷盗,乃至是从痴所生邪见。或有妄计以其父母、亲爱眷属掷置火中,或断食、投岩、弃于旷野,是真正法。如是一切,皆名痴所生杀生业道。

  (2)偷盗业道:于他财食饕餮而取,即凶暴地贪取他人的财食。或为他人雇用,或为思所摄,或祈求后思,或为衣食等奉主人等教命,或为得称誉,或为得安乐,而行劫盗,如是一切不与取业,皆是从贪所生。

  若作是思:彼于我所,乐行无义,广说乃至行九恼害事增上力,而行劫盗。不必贪着彼所有财,不必希求诸余财物,是嗔恚所生不与取业。或由憎恚他故,焚烧聚落、舍宅、财物、珍玩、资具,当知是触嗔恚所生,是盗相似罪。或此盗罪更为增强,或由憎彼故,令他劫夺,破散彼财,他受教命依行其事时,能教的人所得不与取罪,是从嗔恚所生。如上所说,不与取业,皆是从嗔所生。

  若作是心:为尊长故而行劫盗,是为正法。或作是心:若有诽毁天神,大梵天王,骂婆罗门,于法应夺彼财物。或作是心:若为祠祀支分,或为祠祀事具,于法应行劫盗,如是等不与取业,皆是从痴所生,余妄计于偷盗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业,准杀生中说应知。

  (3)邪淫业道:若见到或听闻到有不应行的事,便起不如理的作意,分别取相,由贪欲缠之所缠缚而行非法欲邪行,或欲摄受朋友,或为衣食等承主教命,或为存活希求财谷、金银、珍宝而行邪行,如是一切,名贪所生欲邪行罪。

  若作如是思:彼于我所,乐行无义,广说乃至九恼害事以为依止,而行邪行,非彼先有欲缠所缠,然于相违非所行事,为报怨故,勉励而行邪行,若嗔所生欲邪行罪。或由憎彼故,以彼人妻妾令他人毁辱。若受教者,行欲邪行,能教人便触嗔恚所生相似欲邪行罪,或更尤重。如是一切,名嗔所生欲邪行业。

  若作是心:由母及父亲,或他妇女,命为邪欲事,若不作者,便获大罪,若行此者,便获大福,这是以非法为法,而行邪行。是名从痴所生欲邪行罪。余妄计于欲邪行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业,准杀生中所说应知。

  (4)妄语业道:若为利养,或为称誉,或为安乐,而说妄语,如是一切,若贪所生妄语业道。

  若有依九恼害事,而说妄语,名嗔所生妄语业道。

  若作是思:为诸尊长,或复持牛戒者为牛,或祠祀天者为祠具,于法应说妄语。如是妄语,从痴所生。若作是心:诸有沙门,若婆罗门,违背诸天,违梵世主,违婆罗门,于彼等人说妄语,称顺正法。如是妄语,从痴所生。若作是计:于正法,作正法想;于毗奈耶,作毗奈耶想;以覆藏想,妄语破僧,无有非法。如是妄语,亦从痴生。余妄计于妄语业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业,准杀生中所说应知。

  (5)离间语业道。(6)粗恶语业道。如妄语业道所说由贪等为加行发业,有三种差别,如是离间语业和粗恶语业,亦有三种差别,准例应知。若妄计离间语业、粗恶语业,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离间语业和粗恶语业。如杀生中广说应知。

  (7)绮语业道:若为戏乐,或为显己是聪睿者,或为财利、称誉、安乐而行绮语,是名贪所生绮语业道。

  若有依止九恼害事,而说绮语,名嗔所生绮语业道。

  若有于中欲求真实,为求坚固,为求出离,为求正法,而行绮语业,是名从痴所生绮语业道。若妄计于绮语业,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绮语业。如杀生中广说应知。

  (8)贪欲业道:若有人于他非怨有情所有的财物资具,先取其相,希望追求的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愿当属我。此是‘于他资财决定执己有\’《杂集论》的贪爱之前而生的贪爱,即立此名贪加行,名贪所生贪欲业道。

  若于他人财物不计为好,但由九恼事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皆当属我。此是从嗔恚而生贪爱,名嗔所生贪欲业道。

  若作如是的计执:大自在天,遍净天,帝释天,大梵天王等注心多住,能获大福佑,作如是意,注心多住,若痴所生贪欲业道。若妄计于贪欲业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贪欲业。如杀生中广说应知。

  (9)嗔恚业道:若为财利、称誉、安乐,于他有情起损害心,是从贪爱而生嗔恚,名贪所生嗔恚业道。

  若由九恼事增上力故,从怨怼想而起损害心,名嗔所生嗔恚业道。

  若住于此法,及外道法的所有沙门与婆罗门,憎恶他人受持的执见,于他见所,及受持彼见的沙门与婆罗门所,起损害心,名痴所生嗔恚业道。若妄计于嗔恚业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嗔恚业。如杀生中广说应知。

  (10)邪见业道:若作是心,诸人有拨无妙行恶行因果等的执见,彼于王等能获大供养及衣服等,即以此事增上力故,起拨无因果等见,名贪所生邪见业道。

  若作是心:持说有布施、有受者的因果等见的某人,违害于我,我今不应与怨怼人同志,由憎恚故,起如是见说:无施与、无受者的因果等,名嗔所生邪见业道。

  若由非理作意,于法思惟、筹量、观察,由此方便所引寻伺发起邪见,名痴所生邪见业道。若妄计于邪见业作及增长,无异熟果等,亦是从痴所生邪见业。如杀生中广说应知。

  如上所说十恶业道,为加行时虽有贪嗔痴三种发生差别,但究竟时圆满业道则各有不同。杀生、粗恶语、嗔恚业道,贪嗔痴为加行,由嗔究竟。若有慈悲,必不杀害,损害他有情故。偷盗、邪淫,贪欲业道,贪等三毒为加行,由贪究竟。若有无贪善根,必不造作偷盗、邪淫、贪欲业故。妄语、离间语、绮语三种,贪嗔痴为加行,于三毒中随由一种究竟。具三善根有情,必不说妄语等三恶业故。邪见业道,贪嗔痴为加行,由痴究竟。起邪见有情,由有迷理无明故。《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四摄颂说:‘杀粗嗔由恚;盗邪贪由贪:三三邪见痴;恶业道究竟。’

  还应该知道,贪等三不善根正发业的,唯是无明。助发业者则不决定。这里依据《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卷所说三不善根发十不善业,是随增义说,非不用痴。《缘起经》中说无明具十一种殊胜事故,如理应思。

  丙、十恶业道轻重差别

  《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卷说:十恶业道,由五因缘成重。即:一由意乐,二由方便,三由无治,四由邪执,五由其事。分别蓥述如下:

  (1)杀生业道:由五因缘故,杀生成重:一由意乐故重,即由猛利的贪欲、嗔恚、愚痴意乐所作。二由方便(加行)故重,即于杀生事应作、正作、已作,心便踊跃。心生欢悦。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作,于所作杀生事称扬赞叹,见着同行杀生的人,意便欣庆。或由长时思量,长时蓄积怨恨心已,杀彼众生。或于杀生不休息地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或于一时间内,损杀很多众生。或以坚固发业因缘而行杀害。或令被杀众生起大恐怖,无所依投而后杀害。或于孤苦贫弱哀戚悲泣等有情而行杀害。如是一切由方便,名重杀生。三由无治故重,无治就是无对治法。若人唯行杀害,不能于日日中,乃至极少时分受持一学处(一条戒)。或亦不能于每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半月等受持斋戒。或亦不能于时时间修惠施作福,及问讯、体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猛利增上惭愧,悔所作恶。又不能证得世间离欲的禅定等。又不能证实法现观,而成初果圣人。如是一切,由无对治法故,名重杀生。四由邪执故重,若诸沙门,或婆罗门,于邪祠祀,执为正法而行杀害。又作是念,杀羊等无罪,由彼羊等,是梵天王为资助人类生活所化,起此邪见而行杀害。诸如是等,皆由邪执故,名重杀生。五由事故重,若杀害大身众生,或有杀害人与人胎,或父或母,及余可尊敬崇重的师长等,或有杀害归投于己的有情,或委托信任于己的有情,或杀害诸有学无学圣者、杀害菩萨、杀害阿罗汉、杀害独觉,或知道如来性命杀不着,于如来作杀害意,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杀生。与如上所说因缘相违而杀生者,名轻杀生。

  以上所说由五因缘成重杀业,准知余九恶业亦由五因缘成重业道。唯第五由事故轻重差别不同,故此下唯说偷盗等由事故成重的意义。

  (2)偷盗业道:若多劫盗,劫盗妙好物,劫盗委托信任于己之人的财物等,劫盗孤贫人财物,劫盗佛法中出家众,入聚落而行劫盗,劫盗有学圣者,或阿罗汉,或诸独觉,或僧众、佛塔、寺庙,所有财物。如是一切皆由事故,名重偷盗业。

  (3)邪淫业道:行不应行中,若己母,母之亲戚,及朋友委托信任于己之他妻。或住禁戒、或比丘尼、或沙弥尼、或正学女,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非支行中,若由面门,是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非时行中,若受斋戒,若胎圆满,若有重病,是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非处行中,若佛塔、若寺庙,是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

  (4)妄语业道:若为了诳惑以多取他财,或妙胜物而说妄语。若于委托信任自己的朋友,或父母、或师长,乃至于佛前而说妄语。或有妄语令他杀生,或有妄语令他损失财物,及与妻妾。或有妄语成办极重杀生,成办重不与取,重欲邪行。如是一切,皆由事重故,名重妄语。或有妄语,能破坏和合僧,于诸妄语,此最尤重。

  (5)离间语业道:若对于长时积习的亲爱有情而行破坏,或破坏他人令离别善友、父母、男女,破坏和合僧。若离间语能引起杀生、不与取、欲邪行。或有离间语成办极重杀生,成办重不与取,成办重欲邪行。如是一切,皆于事重故,名重离间语。

  (6)粗恶语业道:若于父母及余师长,发粗恶言,或以不实不真的妄语,如现前毁骂呵责他人为盗贼等,皆是由事故,名粗重恶语。

  (7)绮语业道:绮语有两类:一是属于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所摄的绮语,此等绮语,随妄语等三种的轻重而名轻重。故《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卷说:‘凡诸绮语随妄语等,此语轻重,如彼应知。’二是能引发无义利的绮语,若依斗讼诤竞等事而发绮语。若以染污心于能引无义外道典籍,及于彼典籍承受、读诵、赞咏,广为他说,皆是由其事故,名重绮语。若于父母、眷属、师长调弄轻笑,现作语言,不近道理,亦由事重,名重绮语。

  (8)贪欲业道:若于僧伽佛塔所有财物,起贪欲心。若于自己功德起增上慢,而自谓是智者,乃至于国王、大臣、豪贵、师长及诸聪睿同梵等,起增上欲,贪求利养,皆是由其事故,名重贪欲。

  (9)嗔恚业道:若于父母、眷属、师长起损害心。于无过贫穷孤苦可哀愍者,起损害心。于至诚心来归投于己者,及于有恩者,起损害心。皆是由其事故,名重嗔恚。

  (10)邪见业道:若此邪见能引发诽谤一切事的邪见,名极重邪见。又诽谤无世间真阿罗汉、无圣果、无圣行、无因果等,皆是由其事故,名重邪见。

  除如上所说五因缘相,随其所应,与彼相违的十种恶业,皆为轻业。

  丁、十不善业果报

  果相差别,总有五种:(1)异熟果,即依有漏的善不善业,所招感的自相续的异熟无记法。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异性而熟故名异熟。(2)等流果,即三性色心等法,由亲因缘所生起的,是名等流果。等是同义,流是类义,果因同类,故名等流。即种子生现行,与现行熏种子,及种子生种子,皆由亲因缘所生,是真等流果。或似先业,后果随转,亦是等流果,如由杀生得短命报,果报与因行有相似义,由令他有情短命,以致自命亦短,短命相似,故得名等流果。但此生得短命报,实是增上果,取其生命的短长分限相似,假立等流果名。(3)离系果,即依无漏道断障的善无为法,永离系缚,故名离系果。(4)士用果,士是士天,即有情的异名,由诸有情,借诸工具所成办的事业,如工业品和农作物等都是士夫力用所成办的,故名士用果。(5)增上果,即除前四果外,余所得果,皆名增上果。此体甚宽,通有漏无漏等,这五果名义,广如《成唯识论述记》四十六卷所说应知。

  十不善业的果报,在五种果中,无离系果,唯有余四。于余四中,唯说三种果报: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为什么不说士用果呢?因为离开异熟等三果之外,无别增相故。

  (1)异熟果: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八卷,及《对法论》都说,于三恶趣中,随下中上品,受傍生、饿鬼、地狱异熟。《华严经十地品》则说下品是饿鬼因。

  (2)等流果:即造十不善业者,受异熟果已,由三恶趣中来生人同分中,余业未尽,每一恶业,复受两种果报。

  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第三十五卷说:‘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3)增上果:1.由杀生业增上力故,于外所得器世界不美好庄严,饮食、果实、药物等皆少光泽,本质势力和成熟量皆微劣不佳,吃了不易消化,或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非时中夭而死。2.由偷盗业增上力故,众果鲜少,果不滋长、果多朽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诸果干枯,或全无果。3.由邪淫业增上力故,所得的住处环境,多诸便秽,泥粪不净,臭处迫窄,多生不净的臭恶之物,凡诸所有,皆不可乐。4.由妄语业增上力故,在陆地做农作物等,在水道中经营舟船事业等,皆不能得丰盛的收获和利息,事多艰辛,人事亦不和合,多诸怖畏恐惧等因缘。5.由离间语业增上力故,依住的器世界处,丘坑间隔,险阻难行,多诸怖畏恐惧因缘。6.由粗恶语业增上力故,所依器世界住处,多诸株杌,荆棘毒刺,瓦石沙砾,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泉干竭,土田碱卤,丘陵坑险,多诸怖畏恐惧因缘。7.由绮语业增上力故,所有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实,时不结实,或虽结实生而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伫,园林池沼,多不可乐。多诸怖畏恐惧因缘。8.由贪欲业增上力故,世间所有的盛事,经历每月日时,渐渐衰微,唯减不增。9.由嗔恚业增上力故,多诸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狮子虎狼,杂恶禽兽,蟒蛇蝮蝎,蚰蜒百足,魍魉药叉,诸恶贼等。10.由邪见业增上力故,世间所有的第一胜妙花果悉皆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苦恼物乍似安乐,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此等增上果义,皆依《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卷而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