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佛教的金刚不坏体
发布时间:2024-01-29 04:03:57作者:佛心网我们经常在一些西方电影中见到木乃伊的形象,而这对于埃及法老来说,则是死后选择的一种方式。对于佛教来说,也存在类似的形式,即金刚不坏体。
一个“金刚不坏体”的例子——章公祖师像
在几十年前,一位荷兰私人收藏家购买了一座名为papier-mché(我们称之为“章公祖师像”)的佛教雕像。雕像整体呈金色。它的尺寸大致是一个坐着的人,上面覆盖着漆器和金漆,但连这位私人收藏家都不知道雕像来源于何处。据说,在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被安置在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寺庙里,然后在20世纪60-70年代期间,流向海外。在20世纪90年代,收藏家对雕塑进行一些急需的修复工作时,才确定确定雕像内部的情况。当修理者从其木制平台上移走雕像时,他注意到两个印有中文文字的枕头上放在雕像的膝盖下面。去除枕头之后,一具人类遗骸显现而出。科学测试显示,这座古老的佛像包含了一位保存完好的1000年前的和尚遗骸。自此,佛教的金刚不坏体同世人见面。
章公祖师像研究人员认为,这座雕像包含了一位佛教大师“章公祖师”的身体,他可能已经实践了“金刚不坏体”的传统,以达到他最后的安息之地。在中世纪左右的中国,僧侣坐在荷花的位置,被认为是在极度精神奉献的行为中坐化了,被尊崇为佛教伟大的仪式之一。而僧侣们追求金刚不坏之体的并不少见,但在雕像中找到一个这样做的僧人,却是非同寻常。对于想要获得启蒙并被尊为“活佛”的僧侣来说,追求“金刚不坏之躯”是一种高尚的选择。
日本苦行僧的选择
这种做法在日本也很普遍,从公园1000多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世纪被禁止。日本佛教历史上,曾有一个为期3000天的“训练”过程,将普通苦行者的身体变成这样的金刚不坏体。这个过程的关键要素是饮食;日本的苦行者通常会放弃谷物,去除小麦,大米,谷子,小米,大豆和大豆。相反,他们会吃坚果,浆果,松针,树皮和树脂等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饮食会变得更加严格,饥饿营养的身体和消除脂肪和水分,可以促使死后身体腐烂。
除了减肥之外,饮食也有助于死后保存身体。例如,某些草药和有毒的苏铁坚果可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有一些苦行僧甚至喝一种由漆树制成的茶,这是一种通常用来制作漆的树木的汁液。除了促进呕吐外,漆树还可能起到一种防腐液的作用,使身体对潜在的肉食入侵者有毒。
一旦苦行僧准备试图成为一个“肉体成圣者”,据说他会走进一个小小的墓室,并自己被活埋,有一个小开口让房间内有空气。在那里,他会坐着,念着佛经,敲响钟声,表示他还活着。一旦铃声停止响铃,腔室将完全密封。三年后,它将再次开放,看看“肉体成圣”的尝试是否成功。
如果尸体被发现处于保存状态,那么僧侣就会被提升到佛陀的状态,他的尸体被从坟墓中移除,他被安置在一个被崇拜和敬仰的寺庙里。如果身体已经腐烂,那么僧侣就会被安葬在他自己选定的坟茔之中。
为什么会选择“肉体成圣”或“金刚不坏体”
一方面,“肉身菩萨”不仅是宗教虔诚的焦点,而且对寺庙的经济支撑很重要,因为他们吸引了提供捐赠的朝圣者。另一方面,“肉体成圣”或“金刚不坏体”与民间的崇拜有关。在福建多地,为了感谢僧人在生前的高尚行为,人们往往要求以“坐缸”的形式殡葬僧人,随后制成以肉身佛,以供后人瞻仰。在九华山,有僧人圆寂后“坐缸”的殡葬习俗。僧人圆寂后,就由帮圆寂僧侣塑制肉身佛的人,根据祖上流传下来的办法帮其“坐缸”,即在坐化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然后用另一个同样口径的缸倒扣,以木炭填满至没过头顶,盖上顶盖,用石灰与桐油的混合物黏合三段缸体的缝隙。待三年半以后开缸,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被塑成“金身”。
而对于僧人来讲,这也是一种高尚且艰苦的追求。因为这不同于木乃伊,木乃伊是依靠外力。而僧人认为,修成“肉身菩萨”完全依靠自身,是自己以佛证道的过程。
文章参考:Colleen Anne Coyle( Ph.D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成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