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乐山大佛的脚趾有什么功能?
发布时间:2024-01-30 04:03:59作者:佛心网乐山,这里是郭沫若的故乡,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以大佛著称于世。岷江在城市中穿流,1976年来此街上供应极其好,在街头就可以买到花生米,少见。在那个年代,一个地方的供应的好与坏,基本是以有没有花生米卖,为计量标准的。如果这个地方,花生米在街上就可以买到,或者是用粮票兑换。这就说明此地供应是上乘的地区。
乘船逆江而上,可以在两河交汇处看见大佛,这个佛是在整个一座山上雕刻出来的,头是上顶,坐姿,脚在水面,可以丈量出河水涨落的情况。所以行船的渔夫,一般都是以佛脚距离水平面的高矮而看出水势的大小。
聪明的四川人在都江堰把水管理的服服帖帖,在乐山把水监察的清清楚楚。
因此,只能在河面上才能看到大佛的全貌,如果爬到山顶,只能见到佛头和有两个人高的大耳朵。
后来去过多次乐山,省外办的同志能够详细的告诉你为什么乐山大佛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雕塑。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的高度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这大佛只有在船上才能看见全貌呢?据说这是和水有关系。四川是个盆地,所以水患也是四川的心头之患。所以,这里的人在发水季节乘船就可以了解水情,以便决定治水的方式以及制定治水的政策。看看我保留的一张照片,有水文记录标牌,最高到8米,基本就是佛脚的底部高度,如果泡了佛脚,肯定就不会那样舒服了,那就是说需要排水了。涝灾就在眼前。
当然,这都是一些人揣测出来的,也不一定没有道理,但是,确实是,你如果想看见佛的全貌,就必须下水。
在这里远眺峨眉山,如果赶上适合的天气,两道浓眉,才是峨眉山的真实面目。因为,来峨眉山游览的客人,到了金顶能看见佛光的凤毛麟角,看见真实存在的峨眉山者也不多,浓雾总是紧锁着峨眉山的面纱。
所以,到此来者,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看清“娥眉”的。
只有在乐山上才能远眺峨眉山像一对美女的眉毛,深情而又幽雅。
录《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4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等等!喜欢就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