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04-20 16:44:55作者:佛心网大乘 华严宗的思想体系者,乃贤首法藏大师(六○三—七一二),相传法藏为智俨弟子,智俨乃杜顺弟子,而华严宗之成立,乃受杜顺之着述所影响。因杜顺之《五教止 观》和《法界观门》二书,实为华严五时判教之始,其他如“同别二教”之区别,及“十玄缘起”的思想,亦是杜顺所创立。其后智俨着《搜玄记》、《孔且章》及 《十玄门》都是发挥“十玄缘起”的道理,至于“六相圆融”的学说,亦是智俨始说之。这些阐释《华严经》的创新理论,便构成华严宗的基础。
法藏年青时便听智俨讲《华严经》,深为智俨所器重,从此列为门徒,更深领智俨的妙旨,智俨圆寂前嘱咐弟子道成说法藏要绍隆遗法。其后,法藏奉武后诏出家受具足戒,并赐号贤首国师,经常参与译场,讲经说法,致力着述,计共有六十余部,着名者有《探玄记》、《华严五教章》、《金师子章》、《华严问答》、 《华严经旨归》及《游心法界记》等,大振华严宗风,对乃师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法藏在世之时,佛教宗派林立,以教相立宗者,三论、法华和法相之义理已经盛行,三论宗之吉藏大师在隋时依据鸠摩罗什译出之《般若经》及《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大弘龙树、提婆之性空义,着有《般若经疏》及《三论玄义》等,弟子慧朗、慧英传承不绝,直至唐代稍弱。
天台宗以北齐慧文禅师尝读《中论》偈,悟入即空、即假、即中之妙理,立一心三观法门,然后传之慧思禅师,思师悟入“法华三昧”后,授徒智顗大师,开拓天台宗道场,广说教法,说《法华经玄义》,述《摩诃止观》,演《法华文句》,再传灌顶,湛然大师教化甚盛。
法相宗以玄奘大师西游印度回国后,重译法相唯识学诸经典、亲承护法、戒贤之系统,大乘法相宗思想体系,其弟子窥基、圆测最为杰出,窥基着述甚丰,凡二十二部,一百余卷,对“唯识无境”、“赖耶缘起”、“五法三性”等性识义理,大为宣扬,其后有慧诏,智周等出,着述亦多。
贤首之时,对于三论宗承清辨、智光之三时教判为心境俱有(《阿含》)、境空心有(《深密》)、心境俱空(《般若》)之说,而法相宗乃承护法、戒贤之判 释,则为心境俱有(《阿含》),心境俱空(《般若》)及境空心有(《深密》)之时之教,故贤首乃以华严五时教作为宗旨:小乘教(《阿含经》),大乘始教 (《深密》、《般若》诸经),大乘终教(《楞伽》、《胜鬘》诸经),顿教(《维摩经》)及圆教(《华严经》《法华经》),以别于当时天台宗之五时教判,五时者华严时(《华严经》),阿含时(《阿含经》),方等时(《大乘方等经》),般若时(《般若经》),及法华、涅槃时(《法华经》及《涅槃经》),作为华严宗特出立教之经典依据。
依上面所述,三论宗和法相宗所依据的经典理论,都是直接从印度的中观学系(性宗)和瑜伽行派(相宗)传到来中国;前者经过鸠摩罗什及吉藏大师的弘扬,而后者更有玄奘和窥基法师的努力拓展,而成为中国的大乘驰名宗派。
可是法华宗和华严宗只是凭当时从印度传来的《妙法莲华经》和《华严经》而分别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佛教宗派。这可说是由于中国人的心思智慧而创立的佛学思想体系的杰出成就。这可以说佛教的渊源于印度,而发展于中国。
在华严判教中之一乘圆教,以《法华经》会三归一,同于一乘,名为同教一乘,而《华严经》直显一乘,而别于三乘,故名别教一乘。“依天台宗之路,则不足以说明实践之历程,五体之层层升进,及最高存在世界之支持点(心),而这些便是华严宗继之而起之补足——确定生命之本质是佛心,作为最高世界之支持点,从而建立实践之源,亦即建立人生之最高境界,生命存在的最高根源——也是价值之源。由于实践之源及价值之源,二者都已完满、完成,故此华严宗也是圆教——整个佛心笼罩世界。一切价值在此完全实现,简而言之,天台宗由客观存在之入路,发展至尽头而成圆教;华严宗则由主体活动之入路,发展至完满而成圆教,各依不同的标准(入路),而成就不同的圆教。”(见霍韬晦讲述《华严宗哲学之入路》)两者分别在此。
学人的结论就是:法华宗采纳了龙树和罗什的中论法性义理,而发展为中国特有的宗派,而华严宗亦接受了无着、世亲的唯识法相思潮而创立为中国成就的学派,以天台宗建立在前,而华严宗继其在后,更是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佛教,故两者都在唐朝黄金时代大发异彩,写下了中国文化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