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之路》第二十七章 有情生命趣道
发布时间:2020-05-14 14:30:01作者:佛心网世界无边,非行可至;
众生无量,唯觉能度。
——《相应部》
根据佛教,在宇宙之中几乎是一微粒的地球不是有情众生唯一可以栖息之地,人类也不是独有的有情生命。世界无限,众生无量。受精的卵细胞不是单一的再生方式,没有人能走到宇宙之边(1),佛陀如此说。
再生可能在不同的生命趣道中发生。根据各自的善恶之业,有情众生在31个可往生之处。
非快乐地有四。此四被称为精神境况,或界地。它们是:
1、Niraya(ni+aya:没有快乐)地狱一受不善业报之恶道。它们不是众生遭受无休止痛苦的永久地狱。一旦恶业竭尽,沦落此道之有情因过去善业,有可能再生快乐之道。
2、Tiracchana-yoni(tiro=穿;acchan=行),畜牲。佛教认为因其恶业,有情沦落畜牲趣。但是,畜牲有可能因其前生所结聚善业而生人道。严格来讲,或更准确地应该说,以人类有情表现出的业,有可能以畜牲道有情表现出来,反之亦然。正如电流能以灯光、热量、移动等形式连续表现出来,其中某种形式不必由其它脱变而成。
应该指出的是,有时候一些动物,特别是狗和猫,因其过去的善业过着比一些人更为舒服的生活。
业力决定了一个人身材相貌,它们因其业力的善恶而变化。
3、Peta=yoni(pa+ita),原意为离去者,或为无有任何快乐者。他们不是离开躯体的精灵或鬼怪。他们有大小不一的丑恶形象。肉体一般看不见。他们没有自己的住处,住在森林里,或肮脏之地。有一部特别的书,名叫《饿鬼部》,专门谈到了这些不幸有情的故事。《相应部》也讲述了这些饿鬼的一些有趣之事。
目键莲尊者在形容饿鬼的悲惨情形时说:
“正当我走下灵鹫山,我看见一具尸骨在空中行走,山雕,乌鸦和山鹰在它身后紧追不舍,猛啄其背,揪碎脊骨,它痛得大声呼叫。诸同参,我突然想道:这真是不可思议!一有情怎会变成如此。有个性的有情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此有情,”佛陀评说道,“在其前生为一宰牛屠夫。他沦落于此界,这是他前业的报应。”(2)
根据《弥兰陀所问经》,饿鬼有四,即,vantasikas--依食呕吐之物为生者;Khuppipisino--又饥又渴者;Nijjhamatanhika--被干渴折磨者;Paradattupajivino--依他人之食为生者。
正如《垣外经》中所说,上面所提到的最后一种饿鬼享受到他们亲人以其名义而进行的布施功德,因此可以超生到比较幸运美好的趣道之中。
4.Asura--yoni。阿修罗趣。阿修罗,意为不放光者,或不活动者。他们同饿鬼一样,属于另一道不幸众生。他们不同与天人相争的阿修罗。
在此四恶道(duggati)之后,就是七善道。他们是:
1.Manussa(3)--人。
人趣集有痛苦和快乐。菩萨喜好人趣,因为这里是利益世间的最好场所,具备圆满成佛的一切资粮。佛陀全都出现于人类之中。
2.四天王天--Catummaharajika。天界最下。四大护卫天神,及其随众居住。
3.三十三天--Tavatimsa(忉利天)。三十三天人居住的天道,帝释为天主。此三十三天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三十三位无私的奉献者在摩甘(即帝释)的带领之下,广行善业,往生此天道。佛陀在此天界为其天人说《阿毗达磨》。
4.夜摩天--Yama。夜摩天人居住。夜摩为去除痛苦者。
5.兜率天--Tusita。快乐居住者。喜乐之天界。
菩萨在圆满了一切成佛资粮后,居留此地,直到他示现于人间成佛的机缘成熟。弥勒菩萨即未来佛现在即居住于此,等待善好因缘诞生人间成佛。
菩萨之母死后往生此天界为天人。从此天界,她来到三十三天聆听佛陀讲说《阿毗达磨》。
6.化乐天--Nimmanarati。此界天人于所建造的高楼宫殿中尽情娱乐。
7.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此界天人利用他人的创造,为自己服务。
最后六天的天人相貌庄严微妙,远胜于人道,非肉眼所能见。但是天界有情众生都受生死。
在一些方面看来,比如说他们的形象、习惯及饭食等,他们都优胜于人道。但是,作为一条原则,他们在智慧上没有超过人类。他们是自化而生,生时好似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
此六天界(suggti)以为短暂的快乐之地。据说,有情众生在这里享受飞逝不止的感官快乐。
此四恶道和七善道总称为欲界(Kamaloka)有情世界。高于此情欲界的是梵界或色界(Rupaloka),有情放弃身欲,于此享受禅乐。
根据所修习的禅那,色界有十六。它们是:
A.初禅:(离生喜乐地)。
1.梵众天--Brahma Parisajja。大梵天王之随众居住。
2.梵辅天--Brahma Purohita。大梵天王之大臣居住。
3.大梵天--Maha BrahMa。大梵天王居住。
此三天最高者为大梵天王,众有情于此享受比别人更多的快乐、美丽和寿命。这是由于他们内在心智发展的缘故。
B.二禅(定生喜乐地)。
4.少光天--Parittabha。
5.无量光天--Appamanabha。
6.极光天--Abhassara。
C.三禅(离喜妙乐地)。
7.少净天--Parittasubha。
8.无量净天--Appamanasubha
9.遍净天--Subhakinha。
D.四禅(舍念清净地)
10.广果天--Vehapphala。
11.无想天一Asnnasatta。
12.净居天一Suddhavasa.
净居地中又分为五:
i. 长久天--Aviha.
ii. 无烦天--Atappa.
iii.善美天--Sudassi.
iv. 善现天--Sudassi.
v. 究竞天--Akanittha.
修习禅那或禅悦之人往生此上界天。入证初禅者生于初禅地;入证二禅和三禅者生于二禅地;入证四禅和五禅者,分别生于第三和第四禅地。
每一界的第一天为修证禅那到普通程度者居住;第二天为修习禅那到较高层次者居住;第三天为修习禅那并能完全自主禅那者居住。
第十一天叫做无想天。有情众生往生于此天,无有意识。
在这里,只有物质迁流的存在。在禅那过程中,意识思维被短暂地终止。--般情况下,心法和色法是不可能分开的。但是,由于禅定的力量,这就成为可能。正如在这一特殊情况下,当阿罗汉获证灭静禅时,他的意识也暂时停止了。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境界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可能就是真正的事实。
净居天唯一还果或不还果圣者居住。一般人不往生此天,他们于其它天获证一还果,死后再生此天。他们在此天证阿罗汉,以此天为住,直到寿命结束。
又有无色界(arupaloka),没有任何物质和身体。佛教徒认为有一心法离开色法而单独存在的地方。正如迦叶尊者解释道:“正如被扔到空中的纤条可以暂停于空中。只要它还有一种动量,它就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同样的,无形众生由于强大的心力,往生而进入那一天界,并在那里保持到此动量耗尽为止。这是意识和物质的暂时分开,虽然它们通常是共存的。”
应该指出的是,在色界和无色界中,没有性别之分。
依据无色禅,无色界又可分为四天:
它们是:
1.空无边处天--Akasanancayatana。
2.识无边处天--Vinnayancayatana。
3.无所有处天--Akincannayatana。
4.非想非非想处天--N'eva sanna n'asannayatana。(4)
应该加以说明的是,佛陀没有试图解释任何宇宙起源的理论。
佛教的要义并不因为这些天界的存在与否而受影响。没有人必须相信其理智不能接受的事。
但是仅仅因为有限的知识无法构想而加以否定其事,这也是不合宜的。
界趣时限
┌——非想非非想天84.000M.K.
│无所有处60.000M.K.
天 │识无边处 40.000M.K.
│空无边处 20.000M.K.
色 │净居天
│1、长久天16.000M.K.
界 │四禅天2、无烦天8.000M.K.
│3、善美天4.000M.K.
│第四禅天4、善现天 2.000M.K.
│5、究竟天 1.000M.K.
│第三禅天1、无想天 500M.K.
│2、广果天 500M.K.
│3、遍净天 64M.K.
│4、无量净天 32M.K.
│5、少净天 16M.K.
色│第二禅天1、极光天 8M.K.
│2、无量光天 4M.K.
界│3、少光天 2M.K.
│初禅天1、大梵天 1A.K.
│2、梵铺天 1/2A.K.
│3、梵众天 1/3A.K.
│1、他化自在天 16.000C.Y.
│2、化乐天 8.000C.Y.
│天界3、兜率天 4.000C.Y.
│4、夜摩天 2000C.Y.
欲│5、忉利天 1.000C.Y.
│6、四天王天 500C.Y.
界 │人道 不定
│1、阿修罗不定
│恶道2、饿鬼不定
│3、畜牧不定
│4、地狱不定
│ M.K.=大劫(Maha Kappa)
└ A.K.=小劫(Asankheyya Kappa)
[注]
(1)英译《相应部》,第一品,第85-86页。
(2)英译《相应部》,第二品,第170页。
(3)Manussa-照字本义来讲,是指提高和开发意识之人(mano-ussannam-etesam)。梵文相应词为-Manusya,意为智者之子,这所以这么叫,是因为他作在智者之后而变得文明起来。
(4)有关各种有情界的详情和生命情况,请看《阿毗达磨手册》,那烂陀长老,第234-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