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圣严法师心经禅解

发布时间:2022-12-07 19:28:24作者:佛心网

圣严法师心经禅解

观颠倒梦想

圣严法师心经禅解

为了少烦少恼,少一些不必要的困扰,虽然尚是凡夫,也当练习远离颠倒梦想,就是自己的心念,经常在很清楚的情况下生活,不轻易地动情绪,把自我中心看淡一些,把近利及私利看轻一些。勿把缓急颠倒,勿把轻重颠倒,勿把公私颠倒,勿把先后颠倒,勿把亲疏颠倒,勿把远近颠倒。

圣严法师心经禅解

梦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把梦想当成理想,也不能以理想而疏忽了现实,如果老在幻想未来美景,忽略了当下具备的条件,便是颠倒梦想。

当贪、瞋、痴等的烦恼心生起时,应该立刻警觉,是不是弄颠倒了?对于金钱、名利、爱情的追求使得自己惹来痛苦时,应当反省是不是弄颠倒了?当成名成功很有乐趣、非常得意时,也要问自己是否弄颠倒了?

无论计画任何事,应当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为防出岔。梦时不会想到自己是在梦中,等到美梦破碎变成恶梦,才知道原来是弄错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逆顺,最好观想,都是一场梦,烦恼就会少一点。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对于成败得失的计较心,也不会那般强烈了,制造自我干扰的机率,也就会相对的减少了。

究竟涅槃

「涅槃」的梵文是nirvāa,它有灭、寂灭、灭度、寂的意思;灭除烦恼、超度生死众苦,进入寂静而不受烦恼所动的心境,称为涅槃。

又称为「般涅槃」,意为圆寂,以及摩诃般涅槃,意为大圆寂。在《杂阿含经》卷一八的第四九经,对于涅槃的内容,有如此的说明︰「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大毘婆沙论》卷二八云︰「烦恼灭故名为涅槃,复次三火息故名为涅槃,复次三相寂故名为涅槃,复次离臭秽故名为涅槃,复次离诸趣故名为涅槃。……超度一切生死苦难故名涅槃。」

总之是出离三界的烦恼生死苦海,名为涅槃。《入阿毘达磨论》卷下也说︰「一切灾患烦恼火灭故名涅槃。」也可以说,在小乘诸派之中对于涅槃的共识是,永尽烦恼诸苦的境地,也是超度生死苦难的境地。

但在大乘经论对于涅槃的认识,是更加积极的,它有不生不灭义,它与法身遍在常在,有相同的性质。例如《大般涅槃经》卷六云︰「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

大乘的涅槃既不等于一般凡夫的死亡,也不等于小乘圣者以为薪尽火灭,从此便从宇宙中消失,而进入另一个永不显现的境界,涅槃乃是从烦恼得到解脱,既能充遍时空,又能不受时空的限制,便是诸法的法性,便是诸佛的法身。尤其涅槃并不一定要等到肉体的死亡,只要无明断除,当下便入涅槃。不过小乘圣典也将涅槃分为两类︰1.烦恼永尽而肉体的身心尚健在,称为有余依涅槃;2.烦恼永尽,所依的色身也已死亡消灭,称为无余依涅槃。

《大智度论》卷八三云︰「涅槃,无相无量不可思议,灭诸戏论,此涅槃相,即是般若波罗蜜。」

综合大乘经论对于涅槃的介绍,其实是表达了涅槃、般若、如来法身,三法一体,不纵不横,有其一即具足其三。《心经》所谓的「究竟涅槃」,便是《大智度论》所说「无相、无量、不可思议……即是般若波罗蜜」的涅槃相。证入大乘涅槃的人,不会被三界的生死所缚、烦恼所动,故已不像凡夫那样地贪恋世间,也不像小乘圣者那样地厌离世间,而是以众生为福田,在三界做佛事。

凡夫虽不是佛,也未得究竟涅槃,既然发心学佛,就当学习体验大乘涅槃的心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种种让你烦恼的情况,不论是起自内心或来自身外,均宜视作理所当然,本来如此,即有而空,即空而有。不用恐惧讨厌,不用逃避躲藏,应当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然后不论其结果好坏,都得从心中把它放下。那就天下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什么东西,能够困扰你了。

以上就是圣严法师心经禅解了,其实我们修行心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的讲解,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心经的含义,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