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国学大师叶曼的学佛历程——冯红

发布时间:2024-09-23 04:05:32作者:佛心网
国学大师叶曼的学佛历程——冯红

叶曼,本名刘世纶,原籍湖南,1914年生,北京大学毕业,是当今世界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

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叶曼后来随身为外交官的夫婿,作为大使夫人辗转于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地。叶曼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研学了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西方文化、哲学和宗教有独到的见解。中年的叶曼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陈健民等大德,屡有所得。

入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

叶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她却对佛教非常反感,认为它只是士大夫阶级的另外一种消遣品。8岁那一年,叶曼开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为怜惜那些被宰杀的动物,从此下决心不再吃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她吃的并不是佛家素。这样的食素,她一坚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战”开始,离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

对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来处与去向,叶曼从小就有许多疑问。但是列强入侵,国难当头,她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些超现实的问题上。上大学后,受到北京大学思想自由氛围的薰习,叶曼慢慢地又开始注意到超自然的问题。她开始试着用逻辑的方式,借助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论人生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但她并没有从中找到答案,于是逐渐回归到了东方思想,进而靠近宗教范围。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叶曼认识了南怀谨。叶曼问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问题。南怀瑾告诉她这是许多人共有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叶曼开始跟随南怀瑾学习《楞严经》。之后的几年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严经》后,她才发觉,过去自己把唯识误认为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

初试禅七滋味

有一次,正在国外的叶曼听到南怀瑾将在农历春节打禅七的消息,就在农历除夕当晚,不顾即将临盆女儿的身体状况和先生的期盼,离开家人,专程搭飞机回台北打禅七。

在禅七的前5天,叶曼投入了整个身心,只想知道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到以后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可是始终得不到她想要的答案。第5天晚课的时候,南怀瑾把叶曼叫到一边说:“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你究竟想要什么东西?”叶曼说:“还是那个老问题。”“你这样闹下去是找不到答案的。”“那要怎么办呢?”“万念放下!”于是,叶曼就试着放下万念,忽然之间,叶曼有了一种“我心如秋月,寒潭清皎洁;无物堪比拟,教我如何说”的感觉,以往的疑问,似乎一下子都得到了解决。

讲说中国文化,践行慈悲理念

上世纪60年代,叶曼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到70年代时,叶曼又在美国洛杉矶位于哈冈的家中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叶曼曾代表中华佛教居士学会(台湾)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其间与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相识,成为挚友。后经赵朴初邀请到北京参访云居寺时,叶曼发现云居寺已在日本侵华时被毁损,当即发下宏愿,要重建云居寺。1990年,叶曼来往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共筹得32万美元善款。其中30万美元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接待,赵朴初也特意作一条幅赞其功德。其余两万美元捐给云南以及贵州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13所文贤希望小学。1992年,叶曼获得世界佛教协会赠予的金奖。(文:冯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