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应只有“香火”!懂得感恩,才是清明节里最温情的孝道
发布时间:2023-11-10 04:01:38作者:佛心网清明时节日益临近,作为中国人传统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虽然当下提倡新俗扫墓忌明火,但是每逢清明节出售香烛祭品的纸扎店生意兴隆仍是不争的事实。
▲清明节不应只有“香火”!
祖辈先人们养育后代,付出心血,子孙后代按时祭祖、延续香火,以示孝敬不忘本。这样故去先人安息,得生善地,后代们得到荫护,繁荣昌盛。
“香火文化”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西周时期周文王即已“受命始祭天”,《诗·周颂·维清》中所提到的“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肇禋”即是以升烟祭天。“香火”习俗映射了中国古人对天地诸神的敬畏和崇拜,用于祭祀祖先神佛、求神保佑发财平安的“香火”,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民间信仰和精神寄托。
中国人对香火的重视,还体现在“香”在传统文化之中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含义,在香火文化这个词中,“香火”也早已隐含了华人子嗣繁衍传承的概念。
缘于中国历史悠久的家庭伦理和宗族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代传承“香火”往往被视为最大的不孝。后辈烧香燃火祭祖是传统,断了“香火”就表示无子嗣,再也无法延续给老祖宗“汇报”以表达缅怀之情。若某家某姓没了子嗣,即是“断了香火”
亦因于此,清明时节华人烧香祭祖时通常也不会忘了在祖先碑位面前叨念一番后辈又新添了哪些“香火“。这种“香火”和“孝道”观念,也是造成人口众多和重男轻女思想的一个原因。现在走进新时代,“清明节”不应只有“香火”,而“孝道”应该有新的内涵。
小编认为,“清明节”最应该提倡的还是感恩之心!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懂得感恩,才是清明节里最温情的孝道,希望“清明节”能成为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几处有新烟,满坡哀思与尘埃。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哪里是我们的来处?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懂得感恩,才是清明节里最温情的孝道
每年清明,人们都要以不同的形式焚香祭祖,以寄托心头缕缕哀思。今又清明,你准备怎样祭奠那些逝去的亲人呢?焚香烧纸?还是献上鲜花,为亲人长眠地添上一抹色彩?哀痛难免,但一切都会过去,我们总要面对分别。与其缅怀过去,不如珍惜当下。
梨花风起正清明。今年你回乡扫墓了吗?和你同行的是谁?你又在思念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