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心经五大经典名句,句句开悟,消除无明烦恼

发布时间:2024-05-05 04:05:41作者:佛心网
心经五大经典名句,句句开悟,消除无明烦恼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其文字少而内容极其丰富。是当初在佛陀的法会中,观自在菩萨为舍利子开示修行的般若而讲的。历史以来,心经反复被人们加持,并遵照其中法理修行,获得无上智慧的人,数不胜数。

云来总结了心经中的五大经典名句,分享给大家。其中的一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让后世人如痴如醉,反复诵读,明白了佛学真谛。希望真心学佛的人,用心诵读,必会得佛加持,消除自身无名烦恼。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身体是由五蕴构成。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将五蕴构成的因素全部看空,才能得无上智慧。然后再用自己的无上智慧,去普度众生,帮助别人脱离苦海。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五蕴皆空,他的慈悲心就会生出来,看到众生皆苦,就会去帮助别人,也获得无上福报。

因为众生都具备各种苦处,所以菩萨看到了这一点,就会主动承担起普度众生的责任,去“荷担如来家业”。所以,真正做普度众生的,其实是诸位菩萨。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句话告诉我们,色就是我们看到的相。这个相,并不是人们眼中的空。只有认识到色,才能知道空。同样的,只有认识到空,才会认识到相。因为色和空是相对的,但是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色,也就没有空了。只要认识到这个理,你的智慧就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我们的眼睛,时常会将看到的东西称之为相,看不见的东西称之为无相。其实,在菩萨的眼中,空和相本来就是一体的。真正觉得是空是相的,其实是我们的这颗心而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如果一个人看到什么东西,其实都是由五蕴构成的假相。在一定的层次中,空和色本是一体。因为事物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幻化,只要将心静止下来,一切事物都会回复到它的本来面目。佛陀说,一切众生都具备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因为五蕴的包裹,才有了有相无相的分别。所以要看看清这些幻化,就必须不动心。那么,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也就出来了。

这里的色与空,不光是我们看到的,其中也包括我们感受到的,接触到的,思维到的,辨别出来的等等。只有真正的做到“五蕴皆空”,也就明白了般若的真正涵义。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佛陀说,如来所说的法,是根据众生的根器来讲的。在不同的众生面前,就会讲不同的法。比如对待菩萨,就会讲菩萨法,对待罗汉,就会讲罗汉法。所以这里的“苦集灭道”四谛,是根据普通众生来讲的。等到修道了菩萨果位,这些针对普通众生讲的四谛法,已经就不存在了。所以佛陀又说,法应尚舍,何况非法。

正因为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渐地抛弃了低层的众生法,以及低层的罗汉法,修到了菩萨果位,就要用菩萨的本心去修行,这就叫菩萨法。那么,之前所有的一切,都要抛弃掉。在那个时候,才会发现自己以前所有的一切,根本就像没有得到过一样。因为破除了五蕴的缠缚,自己的本性本来就是具备一切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因为菩萨是通过般若波罗蜜多才修行成功的,所以明了一切法的真实涵义,一切咒的真实涵义。般若才是诸般法中,最无上的妙法。只有坚持修行,才能明白诵经持咒的妙处。

这里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实说的是一个人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一样可以起到像咒语那样得到如来的护持与加被,并且,它们之间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正因为观自在菩萨发现了这一奥秘,才将这一特点告诉了舍利子。

只要明白了以上的几点,就能明白众生、罗汉、菩萨之间的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是分别心,而是事物存在的境界划分。并且,自己也要按照不同佛陀讲的不同法理,去如实修行,才能获得相应的果位。

当然了,即使不修行,一般人经常诵念这些佛句,也能让自己达到开悟,破除各种无明的烦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