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儿子谈高贵
发布时间:2024-02-22 04:04:02作者:佛心网儿子是个半大不小的小伙子,在读初一,和其他初一的男孩一样,他对生活半懂不懂:有时彬彬有礼,有时小逆反,有时专注,有时会马虎。
儿子喜欢阅读,从最初的绘本、儿童文学到后来的武打小说、通俗小说,小学高年级后开始看名著,尤其喜欢看人物传记,《曾国藩》全集、《王阳明》全集也都看完。
周日中午我和儿子一起吃饭时,谈了一些事,探讨了一些想法,林林总总,就写了出来。
关于行为
儿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尚可,但平时小毛病不少,比如每天洗漱时间很长,换下来的衣服乱扔。我先问儿子,你的生活自理情况在同龄人里的水平怎样?儿子说还行,但是没注意别人怎么样,所以只能估计。
我跟儿子说,你的自理能力不错,比如炒青菜、番茄炒蛋很好吃,爸爸妈妈都爱吃,你还可以帮我从自助柜里拿快递,可以自己去找冲印店冲印照片。但有些小事做不好,做不好是因为能力不够还是其他呢?
儿子说是态度。
我接着说,是的,你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问题,有时是因为态度有问题而导致事情没做好,那么以后知道怎样才能做好事情了,对吗?
儿子表示认可。
对家长的话:小朋友的行为是个结果,把这个结果分成能力和态度,认可在先,找出问题在后,以避免成为训斥家长和说教家长。
关于视野
第二个话题是视野,因为所在学校的校长在某次演讲中多次提到同学“学有余力”,在学校提供的舞台上有“高度”,有”视野”。
视野的医学定义为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水平区域约为60°,垂直区域约为70°,校长所说的视野是什么呢?
儿子说视野是多看。我追问:还有呢?
儿子说看事物背后的情况。
我认为不错。再问:还有呢?
儿子一时答不上来。
我就与他谈起央视热门的《中国诗词大会》,因为儿子喜欢看。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于诗词本身,我们要品读,包括文字和韵律,这是其一;看的同时可以体会诗词描述情景之广阔,作者之豪放洒脱,为其二;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为北宋,当时苏轼因与当权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仕途状态)。写词当天为中秋,欢饮达旦(畅饮过后),兼怀子由(想念苏辙,因已与弟弟7年未见),这样可以了解文章产生的特定状态,为其三;今年过中秋时,可以试着吟诵这首词,忆想东坡居士对世事的豁达,对人生的了悟,为其四。
尝试做这些,可以让读诗词的眼光从诗词的文字,发展到对诗词的联想,通过对作者一生经历的追溯,写作时所处环境和作者际遇的了解,去体验先人的处事态度,领会先人的人生感悟。这样一来,也就有了视野。
儿子说是的,眼睛亮了起来。
对家长的话:小朋友在学习成长中,需要家长的引领和指导,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可以帮助他逐步形成自身的思想体系,这比考试取得高分更重要。
关于高贵
第三个话题讲到高贵。儿子在特色班,这个班叫绅士班,班里清一色男生,黑板正中,解释绅士的用语是:高贵的精神。绅士的定义是衣冠整洁、笔挺,举止高雅,重要的是内在修养。学校用“高贵的精神”来诠释绅士,起到了点睛的效果。
我问儿子,你怎么理解高贵?儿子说不知道,也没有好好想过。
我说:所谓高贵,不是用世俗中的身份、地位、财富来界定,真正的高贵是:他的行为是高贵的,他就是高贵的人;反之,他的行为是低贱的,他就是低贱的人。
那么哪些行为是高贵的呢?可以理解为对他人有利的行为,这种有利是真正有利,帮人做坏事就不是真正对他人有利。
关于利他,我举的例子是: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因为选拔方法的原因,儿子没能参加长跑比赛。比赛当天,儿子和另外一个同学,在比赛跑道外场为参赛同学陪跑,后来参赛同学终于拿到了名次,为班级获得了荣誉。我跟儿子讲,你和另一个同学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帮助同学的行为是高贵的,所以你和另一个同学当时就是高贵的人。
这时儿子的眼睛里闪动着喜悦。
对家长的话:小朋友需要培植和滋养,一颗纯净而高贵的心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播下智慧的种子。
儿子幼小的心灵正在成长,我希望可以为他播种下一颗颗智慧的种子,慢慢发芽,生长,未来变成很有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