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教(3)
发布时间:2020-04-02 16:22:36作者:佛心网佛教,在佛陀入灭之后的三四百年之间,由于佛教内部的意见不同,所以分成 两大派系,年长而保守的一派称为上座部,年轻而新进的一派称大众部,后来上座 部的,向南传,传至锡兰,他们多以印度南方的方言巴利语记录经典,所以后来称 为巴利语系的佛教,另一派大众部向北传,虽没有直接产生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 产生,却在大众部胜行的区域。
这就是大致上的区分,其实,从佛教的史迹考察,最先传至南方如锡缅等地的 ,倒是梵文的大乘佛教,所以最先由海路传入中国的南方佛教,便是大乘系的。至 于向方北传,小乘佛的势力,更是事实了。
大乘佛教的源头,是在释迦世尊的时代,但在佛灭之后,很少受到比丘僧团的 重视和宏扬,这段暗流一直流了四五百年,才因小乘佛教的分歧复杂而有大乘佛教 起而代兴的时代要求,先后有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的搜及整理与宏扬发挥, 才产生了大乘佛教,这是以印度古代雅语梵文记录的,所以称为梵文系佛教。
中国佛教之传入,是在东汉时代,相当于耶苏纪元的出期。
中国的佛教典籍,多是由梵文原本转译成的。中国的佛教后来虽然盛行大乘, 小乘的经论也译的相当多,重要的小乘佛典,中国都有译本。
经过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的阶段,乃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高僧辈出,中印交流也频繁不绝。在那个阶段,中国的佛教开了花也结了果,小乘大乘,一共开出十三个宗派,渐渐又被融摄为八个大乘宗派,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天台宗、华严宗、 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密宗。到了五代以后,由于政治的摧残, 以及社会环境的驱使,佛教便离开文化中心,进入山林之间,僧人自更自食,义理 的研究用不著了,所以只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一枝独秀。这在唐宋之间, 尚有若干真修实悟的禅师,在简单而朴实的言行之中,感化著许多的人,但也由此 而种下了愚□佛教的远因,致到宋明以后,佛教的僧徒与寺院虽多,但已没有了灵 魂,只有徒有其表的空壳而已!不重教育,只顾依样画葫芦地上殿过堂盲修瞎参, 不唯很少杰出的高僧,一般的僧徒,也多没有知识,自行且不知,那还能化人?因 此,僧人的素质,普遍地低落,再加上儒家的排斥,致使民间对于佛教也就愈来愈 不知其所以然了。
清末以来,总算由于杨仁山居士的振作,太虚大师的倡导,以及印光、弘一、 虚云等几位大师和欧阳渐等的弘化,中国的佛教,已略有了转机,唯因百废待举, 举不胜举,故到目前台湾的佛教为止,应革应兴的佛教事业,尚在娃娃学步的阶段 。
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及高丽传去(高丽是由中国传去),那是在西元第六世 纪以后的事。故从本质上说,日本佛教是属于中国型的,但自晚近个把世纪以来, 由于接触到了西洋的治学方法,故以新方法研究佛学的成绩,不但超过了中国,甚 至已独步到世界佛教的先锋。因为日本的学者,既能利用中国佛学的全部宝藏,又 能直接从梵文及巴利文中寻找根本佛教的原义,加上新的治学方法,便产生了挥煌 的研究成果。虽然,日本佛教在解脱的修持方面,已远不及南传个各国的清净和理 想。
在佛陀入灭之后第九第十世纪之间,印度婆罗门教的势力抬头,佛教受到无情 的摧残,佛教徒为了迎合当时的时风,便也采取了婆罗门教(现称印度教)的梵天 观念,融摄混合在大乘佛法之中;那些世俗的迷信、民间的习俗、甚至有关男女的 房中术等,也都混进了清净的佛教,这就是神秘化的大乘密教的应运而生,这也就 是印度的第三期佛教。但是,佛教的许多优点被印度教吸收而成了他们更加兴旺的 营养,佛教吸收了印度教的低级信仰却变成更加腐朽的因素了!因此,约在西元第 十世纪的末业之后,在印度教及入侵的回教先后双重的摧毁之下,佛教便于印度境 内消失了!可是,历史的记载:自从佛教灭王之后的印度国势,也就江河日下了, 印度人民的生活,也就日益困苦了,印度的版图,再也不能统一了,直到西纪一九 五○年时,才从英国人的统治下争取到了自主的独立;然而,古代的印度,现在已 经多出了巴基斯坦及尼泊尔等的国家主权了。今日在印度境内的佛教徒,虽已得到 法律的保障及政府的礼遇,自西纪一九五一年以来,已在显著地迅速增加,但在将 近四万万的全人口之中,占的百分比还很可怜,仅从十万八千人增至三百二十五万 的佛教徒而已。这是要紧的,因为有人控诉,印度的衰弱是由于信仰佛教的原故。
西藏的佛教,虽与中国略有关系,但其主要的输入,乃是直接引自印度。西藏 的佛教,虽然同样是大乘,但是仅属于密宗一支,是北印度的莲华生上师传去,当 时的西藏,文化落后,信仰多神,神密而确有灵验的密宗,深受藏人的欢迎,由其 莲华生本人,是一位神迹卓著的高僧。莲华生与于唐代来中国传受密宗的开元三大 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大师,同出于龙智菩萨的门下。莲华生在西藏的 教团徒众都穿红色衣,所以称为红教,但其到了中国的元末明初时代,红教的喇嘛 生活腐败,教纲不振,因此而有宗喀巴大师起来提倡律制的清净生活,注重显教的 义理研究,大振宗风,德化全藏,因其穿黄色衣,所以称为黄教。至于蒙古、尼泊 尔等地的密教,都是西藏系的支流。
佛灭度之后的印度佛教,从大势上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佛灭后到 三、四百年阶段,是上座部佛教,以今日的锡兰等地为代表;第二期是从佛灭后三 、四百年到五、六百年阶段,发展了大乘的显教,以今日的中日等地为代表;第三 期是至佛灭后九百或一千年阶段,开出了大乘密教,以今日的西藏为代表。所谓显 教,是偏重于义理的研究阐述;所谓密教,是偏重于仪轨的遵行、咒文的持诵,特 别信仰神力的加持。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说明,那末,第一期是声闻化的佛教,第二 期是菩萨化的佛教,第三期是天神化的佛教。今日所需要的,应该是开出第四期人 间化的佛教。
西洋的佛教,最先是在德国,叔本华的思想,谁都知道,有著浓厚的印度色彩 ,那是印度教的奥义书,以及初期佛教的典籍,作了他开发思想的泉源。目前,法 国、英国、比利时、奥国、苏联、以及美国、阿根廷、巴西等都已有了佛教徒的踪 迹,但从发展上看,则以德国及美国的佛教最有前途,特别是在美国,南传的、北 传的、西藏的佛教都已有了活动,但从欧美两洲佛教文化的内容而言,南传的佛教 确已占著优势,那是由于自西纪一五○五年至一九四七年之间,先后被葡萄牙、荷 兰及英国占领了锡兰,锡兰的僧侣,竟也因此找到了通往西方传教的桥梁;大乘佛 教对于欧美的贡献,多是日本人的功绩。近世中国在佛教文化的输出方面,则遥远 地落在其他国家之后,乃至西藏的喇嘛,也比中国内地的佛教跑快了几步。虽然今 日美国的华侨,信仰大乘佛,他们却并不知道大乘的教理。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甚么?
佛教的教典之多,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到今天为止,尚无法硬性地指定那 一部或那几部是代表性的佛经,在中国之所以有许多宗派的出现,大体上是由于所 宗经论的立场不同而产生。
不过,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 悟,悟到一个缘生的道理。
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比 如一篇文章能够形成为文章,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些有关佛 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因缘),看来简单,实际则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 养,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 检字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 能完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因缘)的举例,尚是粗浅而 明显的,若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 种关系连带关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何合,事物的消 失,是由于因缘的分散,这就叫作缘生缘灭。
§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
从原则上说,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戒律。
但是,佛教的戒律,并不像其他的宗教是出于神意的约命,所以也不像其他的 宗教含有神秘性。佛教的戒律,是根据伦理的要求而来,所以也是纯理性的。
佛教的基本戒,就是五戒十善,虽然,佛教的教徒由于修持层次的不同而分有 在家的五戒十善、八戒,以及出家的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还有大乘的菩萨戒 ,但其均以五戒十善为基础;也可以说其他各戒都是五戒十善的升格或详细的分科 。所以,如能把五戒十善守完善了,其他的戒也就不太困难。
所谓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私通)、不妄语、不饮酒。
所谓十善,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并且要戒作恶也戒不去行善,现在列表如 下:
┌不杀生──离杀生─救生┐
│ │
│不偷盗──离偷盗─布施├─身三业┐
│ │ │
│不邪淫──离邪淫─梵行┘ │
│ │
│ ┌离妄语─诚实┐ │
│ │ │ │
│ │离两舌─和诤│ │
五戒┤不妄语─┤ ├─口四业├─十善业
│ │离恶口─爱语│ │
│ │ │ │
│ └离绮语─质直┘ │ 悺 │ │
│ ┌离贪欲─清净┐ │
│ │ │ │ 悺 └不饮酒─┤离镇恚─慈悲├─意三业┘
│ │ 悺 └离邪见─正见┘
总之,佛教对于戒的要求是诸恶莫作与众善奉行,凡是有害于身心、家庭、社 会、国家、人类,乃至一切有情众生的事,都要在这五戒十善的范围之内,尽量不 作,否则,就要尽量去作。作了恶是犯戒,不作善也是犯戒。
不过,佛教是开明的。如果不知作的是犯戒的行为,虽作了也不算破戒,如果 无心犯戒,虽犯了戒,也不成破戒的正罪;如果存心犯戒,结果纵然没有破戒,还是有罪;如果女人遭受了恶人的强暴,只要女的不感受淫欲的快乐,虽被奸污了, 也不算犯戒,仍然是清净。犯戒,一定要心、境、事三者的相应相成,才得破戒的 正罪。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 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 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坚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们不亲自杀生。
因为,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信佛之后,如能实行素食,那是最好的 事,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难,不吃素也不要紧,但是不可再去亲自屠杀,也不可 指挥他人屠杀了。买了屠死的鱼肉回家,那是无妨的。
§佛教对于烟酒赌博的看法怎样?
佛教的戒律中并无戒烟的规定,甚至为了防止热带性的疾病,佛陀也准许比丘 吸烟,但为了风俗及威仪的理由,中国佛教徒一向是不主张吸烟的。不过,有害身 心的麻醉品及刺激品,佛教禁止,所以酒是五戒之一,饮酒的本身并非罪恶,酒精 的刺激,使人在饮酒之后,却可能引起罪恶的行为。根据这一观点类推,佛教也不容许染上鸦片及海洛英等的不良嗜好。至于赌博,根本是劳神丧财与败家丧志的东 西,故在佛经中严格禁止(长阿含善生经),同时,赌博的本身即是一种欺诈的行 为,甚至因此而能犯杀人、窃盗、诽谤、恶口等罪,所以佛教是严禁赌博的。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不。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 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 脱生死。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虽未 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死,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再证四果阿罗汉,就入解脱之境 了。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也就相近于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