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拜经、每天念多少、持名浅深、回向
发布时间:2023-11-11 04:01:32作者:佛心网问: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
答:我原来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根机很钝,所以我对净土五经倒是一字一拜,大概拜过三遍。就算密宗讲的十万个大头加行吧,就想用这个拜经来加行。《华严经》,我是拜过一次,是一句一拜,不是一字一拜哪。那么我是觉得拜经挺好,因为我们平时心很散乱,拜经它能集中注意力。而且我是喜欢看书的人嘛,特别是喜欢广览,我想通过这个方式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不要用逻辑思维,就是很简单的——甚至是机械的,因为只有一种动作。机械的反复去做,反复去做,才能把那种分别的心给它阻断一点。比如拜《无量寿经》,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如”,你就想这个“如”,拜下去。如果观想得清净点,这个“如”还在放光。你拜下去,然后再起来,念句“南无阿弥陀佛”。再就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是”,你就把这个“是”拜下去,“南无阿弥陀佛”。一心顶礼……这个过程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容易把那些妄想给它挡住。然后拜《华严经》呢,一句一拜。一般是四个字,大部分是四个字构成一句。但是有些佛菩萨的名号它可能比较长一点,或者他证到什么什么三昧、解脱门,它可能比较长一点。这时候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长一点,你也作为一句去拜。
这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我就想:“我身体就像电脑的一个软件,我就给它里面输信息——输东西进去,也许当时记不大清,也许当时不理解,但输进去以后,就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去储存,去发酵,去酝酿,在那里面……可能有时候它蹦出来。”其实我的记忆力很差,我没有着意去记什么东西,但有时候会进入状态,这个经文就自然的出来了。这大概就是原来输进了那个信息,以后它就能自然出来了。它不是经过思惟的。所以特别是那些想讲经说法的弘法人士,希望他对这个经典多拜一拜,多输进一些信息。然后信息过来之后,顺手拈来,头头是道。是你已经储备了那个材料,你不要当时去想。特别是回答问题,你说你怎么去想呢?拿着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你想个三分钟,那人家都跑掉了。“我想好了”,一看人家都跑了——等不及。所以要当下作出反应,就是你要现量的观照,同时自己有一些参照系在里面。
这就像写书法,你写书法得要什么呢?就是要临摹。我常常对很多同学说:学净土法门,你千万不要从自己考虑,不要从自己入手。自己都是迷惑颠倒的。就好像写书法,你不临摹,你就自己写,想写什么就是什么,你一辈子都写不出来。你首先经过一个临摹,临摹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自己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架构、一种模式。这个架构、模式你掌握之后,你先入进去,再可以出来,这时候你出来的东西不离谱。你有一个模式在里面,有一个法则在里面。所以你去做钝功夫。为什么我讲,你学净土法门一定要做钝功夫,不要投机取巧?最后是,做钝功夫才是最快的方法,投机取巧的方法还是最慢的方法。你投机取巧,投来投去以后一讲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人家就不爱听,甚至自误误人。所以你要述而不作。那述而不作,首先把你述的东西要了解,要充实,要酝酿。我觉得这个方法,本人得到一点小小的受用,如果大家觉得好,也这样做,我都比较随喜,鼓励大家这样去做,为好。
问:净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声?法师曾开示说至少每天三万声,按一天的念佛速度,三万声需六小时。但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在持名的浅深。弟子理解“持名之浅深”是指信愿的浅深,不是指持名的多少。应如何理解?
答:蕅益大师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能不能往生就看有不有信愿。为什么呢?由于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愿早已成就,如果以我们的信愿一感通到,弥陀的愿力就在我们身上体现,我们就能往生。这里不在念佛的功夫。但是念佛的功夫,在信愿感通之后仍然有作用。你想增上往生的品位,你念佛的功夫念得深,你品位就会高。你念得浅,品位就会低。这里面主要是指持名的功夫,但这个持名的功夫里面当然也包括信愿的深浅。为什么?我们常常说执持这个名号要有一个心态,是要以信愿来庄严的。这个信愿就等于发菩提心,以菩提心去念佛,这个佛号感通佛愿力的力量就更大。就好像面对浩瀚的大海,你要舀海水,你拿的是一个很大的容器,一舀就能舀很多水一样。这是广大之心。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建立信愿之后,还是要谈功夫。这里不能偏废,信、愿、行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而且三者会形成良性互动。
由此,我们凡夫众生实实在在用功夫,还是要用笨拙的方式——计数为好。蕅益大师自己就是提倡计数的,他在一个开示说:我们计数,每天或三万,或五万,或七万,或十万。古人他修行真的是为生死心切,是动真格的,不是来作秀的。三万是蕅益大师提倡的底线,本人鉴于现代忙碌的社会——大家工作很繁忙,我都不敢提三万底线。
最后提了个一万的底线,至少念一万。但对于出家众和退休的人,可能我会提的多一点:三万。如果没有什么事,多多益善,多念为好。三万声只要六小时,试问,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六小时只占到了四分之一,如果你真是生死心切的话,你说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作轮回之业,四分之一的时间作点出离之道都不能保证的话,你怎么能够证明你是深信切愿呢?所以大家还是要从计数念佛下手。你有没有信愿,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因为信愿是一个很形而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够一天念上三万、五万、七万,尽形寿你都能坚持,这就证明了你有信愿。如果你没有信愿,你不可能念这么多,也不可能不间断的去念。所以理上的东西要靠事相上的东西来表达,理事要双备,理事要圆融。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在计数念佛上不要放弃。不要又去讲大话了,我就常常听到一些居士,包括出家众讲大话,“哎呀,我念佛,不念自念,念而无念”。你能达到这个水平吗?祖师都在给我们表示每天掐珠,“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宗赜禅师建立莲池胜会也是让大家划十字,念了一万划一横,念一万划一竖。都得要计数。而且最好有一个功课册,我们东林寺做了一个小册子叫《东林莲社功课册》,这就是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护照。你把那一册念完,就是一亿四千四百万声佛号。那你拿着这一本——而且不止一本,你说你多么放心,我念了若干亿的佛号。“十声、一声都能往生,我念了多少亿”,你多么安心、稳贴地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就会增上。你念上十亿比只念十万的人那品位肯定要增上,没有问题。希望大家在这里用功夫。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
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你不回向,一切善事都会以它自然的因果法则得人天福报。如果你有回向,你就把有为、有漏的福德,通过这一个“回”——回是回转,“向”是指向,指向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目标,就把有为转为无为的功德。一定要作回向。祖师大德有很多回向文,有慈云大师的回向文,有莲池大师的西方回向文,也有我们刚刚念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也叫回向文,你选一个,都可以。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