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壁画:明代壁画之最“文革”时险被毁(图)
发布时间:2023-11-09 04:06:18作者:佛心网法海寺壁画水月观音(图片来源:资料图)
法海寺壁画善财童子(图片来源:资料图)
[原标题]法海寺壁画:明代壁画之最 文革 时险被毁(图)
京西石景山翠微山麓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处古刹名为法海寺。虽然早在1988年这里就已经和圆明园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一起名列国家第3批国宝级文物,但对于很多人而言仍然有些陌生,而更加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的珍贵壁画。它们不仅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久和最完整的明代壁画,更是海内外公认的明代壁画之最。
经过近600年的沧桑风雨,几经保护、几番修复后的法海寺静静矗立在西山上,与寺内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一起,等待着能读懂它的人。
建寺缘起
白衣老人
托梦 太监
关于法海寺的修建,有一段 托梦 的传说。据说明代正统年间,御用太监李童为报答圣恩便想建造一所梵刹,为此他日思夜想寻访一块风水宝地。一天夜里他梦见一白衣老人对他说,这里就是最好的福地。
李童醒后感到惊异,就派懂得风水的人遍地寻访,当寻访到玉河乡水峪,恰好与梦中景色相似,打听乡人发现这里原来是玉泉古刹的旧址。李童知道后非常高兴,认为这里就是修建寺庙的绝好地点,于是在这里修建了法海禅寺。这个传说在《敕赐法海禅寺碑记》和《法海禅寺记》里都有记载。
禅寺双绝
古铜钟和白皮松
法海寺全寺四进院落,建在逐层抬高的四层高台之上,院落占地1.08公顷。从石景山模式口村沿山路逶迤北上,远远便能仰望到法海禅寺,红墙黄瓦若隐若现在山林之中非常气派。
在法海寺院内有古铜钟一座,被称为法海寺一绝。据法海寺文保所副所长陶军介绍说,这座古铜钟钟身通高近2米,底部直径1.3米,重达1068公斤。铜钟顶部铸有一对玲珑剔透的龙头,而在铜钟外壁上部铸有梵文经文共约1500字;钟腰下部铸助缘人名单,人名1154人,铸字共约3400个。 这些铸字字形非常工整端庄,遒劲古朴,字体大小每字有15平方毫米,清晰可辨 ,陶军告诉记者,钟体内壁还铸有梵文经文《金刚经》与《法华经》两部共约2070字。古钟的敲击声圆润深沉,声音悠长, 可以声闻数十里 。
而在珍藏留存壁画的大雄宝殿前还有两棵古白皮松,也被喻为法海寺的另一绝。 这两棵白皮松树龄已有千年,是活着的 文物 ,陶军介绍说,其中西侧一棵树干周长就有5.56米,东边一棵白皮松树干周长4.22米,每棵高近百尺,树皮呈乳白色,犹如鳞甲闪着银光,守卫着大雄宝殿。
镇寺之宝
壁画上能看到狐狸耳朵上的毛细血管
在大雄宝殿中留存的壁画被称为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现存壁画分布在大殿的扇面墙、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共有十铺,壁画面积为236.7平方米,有祥云图、佛众赴会图等,所绘的景物各具神韵。
为了避免法海寺壁画真品受到风化侵蚀以及二氧化碳和灯光照明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破坏,现在进入殿内参观已禁止了一切的拍照设备,人们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手电筒灯光下,通过放大镜近距离观看真品。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法海寺壁画的细腻笔法绝对超乎想象。以法海寺十铺壁画中最受推崇的《水月观音》为例,最为赞叹之处是观音菩萨所披的透明纱巾,披纱上的图案是六菱花瓣,每一个花瓣都是由40多根金线组成,沥粉贴金,闪闪发光,细如蛛丝,薄如蝉翼,其细微与精妙难以复刻;而在微弱的手电灯光之下,通过放大镜清晰可见壁画中狐狸耳朵上的毛细血管,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壁画中的六牙白象虽非真实动物,却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充满灵性,通过放大镜细看白象的眼睛竟然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泪光,显得特别性善柔顺。
据介绍,法海寺壁画历经近600年至今仍金碧辉煌,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在国内现存的古壁画遗址群中也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在用色颜料上使用了纯天然矿物质和植物颜色,包括朱砂、石青、石绿、石黄、花青、藤黄、胭脂等,这是明显区别于明清壁画的水墨渲染风,而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唐宋时期重彩的画法。
另外,法海寺壁画在颜料使用上的考究及奢华程度则是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法海寺壁画所用金粉之多令人惊叹,皇家画师们将贴金、混金、描金、拨金等难度极高的沥粉堆金技法都用在了创作中,令每一条轮廓线都独具浮雕般的立体效果。
当时参加寺庙建筑、壁画绘制的画师工匠共有169人,其中15名御用画士官的名字刻在了法海寺门前的《楞严经幢》上,经幢至今仍保存完好。这种由画师亲自在寺中参与作画且最终将名字记录下来公示的做法在明代非常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