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网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0-05-09 14:42:19作者:佛心网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坚钰

  闽南佛学

  前言

  《维摩诘经》是继《般若经》、《宝积经》《华严经》诸大乘经之后,译出的又一部大乘经,属于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它先后有匕种译本,现存的有吴支谦泽《维摩诘经》二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唐三藏玄奘法师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其中,以姚秦弘始八年(406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泽出的《维摩诘所说经》最为著名。①本文阐述《维摩诘经》(下文简称《维摩经》)中的哲学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它对中国佛教有那些影响,采用的就是这种译本。

  一、《维摩经》的般若思想不二的哲学理论

  《维摩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历来备受信众的亲睐,经中甚深的内涵,它所阐发的般若性空之理趣与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之菩萨行以及入不二法门的哲学理沦,深入人心。特别是经中随其心净则国土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的净心净土思想使学佛者感到此去净土不远。而六十二见即如来种之佛性论给学佛的人们打开一扇窗,使人看到成佛的希望,因为人人本具佛性,皆可成佛。

  经中的主要人物维摩诘居土,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仪;虽处居家,不著三界,虽示有妻子,却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他不但行为异于常人,且智慧甚深,并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辨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由于他深达诸法实相,故诸佛咨嗟,即过去无量劫佛以及现在十方诸佛都称赞、首肯而咨嗟。当他以方便,现身有疾时释迦佛的声闻弟子均不堪前去问疾,由此可见法身大士维摩诘之功德不可思议。

  正是由于维摩诘的发问渚仁者!云何菩萨人不二法门?才有三十三位菩萨,包括维摩诘在内,各以三十三种修证来陈述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正是出自《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在该品中首先有三十位菩萨各扦己见,分别叙说自己对不二法门的修证实践,如生灭不二垢净不二罪福不二等等,但他们都是用两个相对的观念和事物来说明既非亦非二的道理。我们知道,世间上的一切学问,不论是科学的、哲学的、还是宗教的,谈到世间的现象事事物物的关系,都用相对概念。所谓相对概念,就是一个相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属性总是与另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属性相比较而存在。例如:好与坏,美与丑,假如没有相对的两个或多个事物对比、参照,何来好坏、美丑?再说,好坏、美丑只不过是大干世界众缘和合所呈现的一种现象上的差异而已,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正如《中论》所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②诸法都无自性,当体即空,那里会有一个真实的、永恒的好坏、美丑可得?世间法只不过是相对而言,就象物理上讲参照物,一个物体在运动,是以另一个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因为有了这个参照物,才知该物体的运动状况。所以世间法是不究竟的。而

  《维摩经》中所提出不二的哲学理论,才是宇宙的真理渚法实相,只有诸法实相才是究竟。

  不二法门之所以微妙甚深,是因为不二不等于二,也不等于一,这是真不二。不二者,离四句,绝百非,而又即四句即百非。说似一物即不中,不说一物亦不中,此是般若性空,中道正见,是渚法实相。诸法实相不可说不可说,所以,当三十一位菩萨各自陈述所证的法门之后,文殊菩萨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文殊菩萨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洁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浯言,是真不二法门。维摩洁的默然无言,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让后人赞叹不已!

  从三十一位菩萨以有言言无言,文殊以无言言于无言,乃至维摩诘以默然言无言,这是真不二法门,也是圆教。因为入不二法门是诸法实相门,是不思议解脱之根本。般若实相,共大无外、其小无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可言说、不可思虑,故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未说字。所以《金刚经》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③

  虽然,般若实相不可说,但为度众生之便随众生的根机,佛陀有不同的说法,故有三藏十二部流传世间。但一切佛经是指月录,只如手指,而不是月。众生成佛必须证得诸法实相,若执文字是成佛之

  目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般若实相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落言说思虑,非一即二,不是相对,就是绝对。而般若实相,既非绝对亦非相对,非一非二,而又即一即二,故《维摩经》说不二,这正是般若理趣之实相。一无所得而无所不得,一无所有而无所不有,一贫如洗而又万德庄严。难怪僧肇由老庄玄学转向般若空宗,在读到《维摩经》时,欢喜顶受,披寻玩味④找到归宿,于是出家。在他的著作《肇论》中云: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⑤这不正是般若实相入不二法门吗?

  不二法门,是般若性空思想的充分发挥,我们可以把《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与《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不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远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二者相比较,就知道《维摩经》是般若性空思想发展的又飞跃。

  维摩洁在《维摩经》巾继续发挥般若性空思想,他提出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如来身。什么是如来身呢?他在《维摩经见阿佛品第十二》中说:于诸法无分别一切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无著,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切言,说分别显示。世尊,如来身若此,作如是观。

  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由此可知,如来身就是这种无分别的,不可言说的不二法门。维摩洁所提出的如来身与《金刚经》关于法身非相的论证是同一口吻。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⑥从《金刚经》的这一段经文中,可以看出维摩诘说的如来身其实是对《金刚经》法身非相的更进一步补充。同时,也让大家明白不二法门即如来身,如来身就是诸法实相。

  二、《维摩经》的佛国净土思想

  提到净土,人们认为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其实,何只西方净土?东方药师佛琉璃光净土、弥勒的兜率净土、十方世界诸佛净土。净土之多,凡夫岂可了知?就象维摩洁从阿闹佛的妙喜国,来娑婆世界度众生,行菩萨道。若不是释迦佛告之舍利弗,谁又会知道呢?既然,维摩诘从净土来,那么,经中主张的净土思想又是怎样的呢?

  《维摩经》的净土思想,是直指人心,叫人自净其心,不向心外求净土,也不靠佛力往生净土,而是靠自己,自力证入般若实相。在《维摩经佛国品第一》中佛回答了宝积什么是清净土的提问,并指出: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种自力的净土思想与他力的净土思想的确不同。如弥陀净土主张以佛力往生佛国,往生的条件是《阿弥陀经》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且要有一心不乱的禅定功夫,这些条件让学佛者感到净土隔现实太遥远。而《维摩经》提倡的心净国土净,则让人心里踏实多了,因为净垢都在自己,只要心清净了则当下就是净土。

  当然,心净国土净这种净土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人接受的,象释迦佛的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会发出: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的疑问。佛告舍种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我此土净,而汝不见仁者心有高下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是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这是佛对净心佛土的最强有力的论证说明。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作为佛弟子,对心净佛土净的理沦应深信不疑。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维摩经》的净土思想,从方法与形式来看与西方弥陀净土思想不同,但从究竟来说是一致的。因为往生西方弥陀净土后,莲花化生,直到花开见佛悟无生才成就,只有证到无生才是究竟。因为诸法本不生不灭,若有生则有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的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证到无生法忍,证到般若实相,才是究竟。故后来人们有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说,这大概也与《维摩经》的心净国土净有关吧!

  净心佛土,自性弥陀的理论实践者很多远的不用说,当代著名的比丘尼圆照法师,圆寂后金刚心不坏,她留下偈子说:诸经都是密,行人不了义。一旦悟无生,方知苏悉地。⑦这里,她说了无生,只有悟到无生,才是究竟,即苏悉地。她在另一偈子中说:自心净土自道场;自性弥陀自法王;自来自去自三昧;自修自证自金刚。⑧这不是一个修行净心佛土得成就的绝好例证吗?由此可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我们论说《维摩经》的哲学理论,是为了依此理论去修行,以获得成就,而不是唱高调,摇旗呐喊。

  三、《维摩经》的男女性别论

  在娑婆界,当每一个人呱呱坠地出生时,便有了性别,或男或女,所以,就有了男女相。有了男女相,自然就有男女授授不亲之说。这就是说,男人与女人最好避嫌,敬而远之,不要多接触。男女一旦接触多了,日久生情,这个情字怎可了得?由情生欲,它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所以,《楞严经》说:淫欲为生死根本。⑨据《瑜伽师地论》中说,中阴投胎时,见有缘的父母在交溝,于是,就加入进去。对父亲生起爱欲就投胎为女孩,对母亲生起爱欲就投胎为男孩。这是众生因淫欲习气投胎轮回的说明,所以,应该断除淫根,以免轮回。要断除淫欲,就必须破除男女相。如何破除男女相呢?从《维摩经观众生品第九》舍利弗与天女的对话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下面我们来看这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女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是的,因为世间切事物,无非因缘和合的幻现,哪里有个实在的男相可得?哪里有一个不变的女相可取?从外相上看有男女相,而实无男女相可得。因为男女其体性空,所谓事相上有男女,般若理趣中实无有男女,是故佛在《维摩经观众生品第七》中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这就是《维摩经》的男女性别理论。

  根据一般的观念,认为女身不劣,男身为胜。连孔夫子这样的贤人都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可想而知,生为女人的不幸!佛对男众讲法时常说:女人是男人垢,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若对女众讲法,则肯定会说男人是女人垢。《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菩萨以千百亿化身来度化众生,哪里有男女相?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佛在《大爱道比丘尼经》中说到女人八十四态,对女态的描述简直细致人微,淋漓尽致。足以说明生为女身是何等的业重,然而《维摩经》中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的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关于男女性别的思想,在其它大乘经中也有记载。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八岁龙女,变为男子,无垢世界成佛,这比男子优胜多了。佛又在《大般涅槃经》中谈到男女性别划分是: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

《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⑾这是从法性即佛性上去区别男女,不是从缘起外相上去看。所以,身为女性不必自卑,只要能明白诸法非男非女的道理,能依佛所说去行持,弃毛病改习气除去女人八十四态,明见佛性,则是为男子,一定能成就佛道。

  四、《维摩经》的佛性论

  关于佛性,《维摩经佛道品》中明确指出: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又言:六十二见及一烦恼皆是佛种。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本具有成佛的种性,即佛性,不必身外求佛,心外求法。众生的佛性只因无明障蔽,故《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中说:明与无明不二,即无明实性即是明。《大般涅槃经》亦云明与无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即是佛性。又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因为无明的实性,就是智慧的实性,都是空寂性。不但没有实在的无明可得,亦没有实在的智慧可取,只不过随缘而现,就如《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中天女说: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说在,因缘散失无迹可寻,说不在,因缘会遇时,又随处可现,正所渭果报还自受。

  《维摩经》的佛性理论,如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自观身实相。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等等为后期的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胜鬘经》等厂宣佛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五、《维摩经》的实践意义

  《维摩经》以不二法门著称于世,提出以无住本,立切法的宗旨,以心净国土净为修行的标准。无住这个名词运用很广,特别是对禅宗的影响很大。据《六祖坛经》说: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黄梅参礼五祖,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法偈后,五祖弘忍大师为其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接了五祖衣钵。后来,六祖以无念得智慧,以无著离烦恼,以无相证佛性来说《六祖坛经》。可见,无住的思想对六祖的影响。

  以无住本,立切法和《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者是一个意思,不过是文字表达不同。只有无住才是究竟,若说有住,则是生死法。又《维摩经》还以深心是道场,直心是道场来说明如何修心进道,达无乱之境。总之,《维摩经》主张修清净心行,有了清净心就能达净佛土。

  《维摩经》与其它经典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经中的许多言论完全出人意料,比如《维摩经佛道品》普光色身菩萨问维摩洁: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维摩洁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这纯粹是一个大菩萨的生活写照,菩萨度众生,不是只喊口号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著,虽行无相,而度众生,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这就是菩萨的行径。

  六、《维摩经》的历史地位

  《维摩经》从罗什法师泽出的时间到现在已一千多年,至今仍受到学佛者的推崇。经中的中心人物维摩诘示白衣身,行菩萨道,智慧辨才无碍,不愧是居土的楷模。从古至今,骚人墨客之流效仿者大有人在,如唐朝诗人王维,字摩诘,被后人称为诗佛王摩诘,他的诗意境很美,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⑿细细品味,就可以知道,若不通佛理,写不出这种好诗。关于他的诗,以后拟文再论。我们从王维的字摩洁我们就可了知他对维摩洁的崇敬程度。可以说《维摩经》对中国佛教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对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产生过直接影响。已故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先生在《方等五经研究法》中说:《维摩经》为三论宗之根本;智者大师据此立四教、三观、四悉檀义,是故亦为天台宗之根本经。《维摩经》对禅宗的影响更是不可磨灭的。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引用《维摩经》列举如下:(一)般若品云: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性。(二)疑问品云: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出于《维摩经佛国品》(三)定慧品云: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法呵。出于《维摩经弟子品》。(四)定慧品云: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出于《维摩经菩萨品》。(五)定慧品云: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出于《维摩经佛国品》。(六)行由品云:佛法是不二之法出于《维摩经不二法门品》。《维摩经》的文字优美不但常被其它经典引用,而且经中不二法门,净心净土,佛性说等哲学理论所阐发的般若性空思想,为后期《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由此可以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维摩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