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真空妙有
发布时间:2024-05-07 04:05:59作者:佛心网
中国历代祖师在他们的批注,以及开示当中,常常告诉我们:佛法不是断灭论。什么叫「断灭」?就是着空,认为「空」跟「有」是相对待的。二乘人、外道都认为色、空相对,简单讲就是有「能」、有「所」。僧肇大师在《肇论》里告诉我们,外道是怎么看世间的?他说:「大患莫若于有身。」外道认为这世间之所以有苦,是因为有这色身,所以要「灭身以归无」,他认为只要把这个色身消灭,他就成道了。而二乘人认为这世界的苦,是从思想而来,所以他非常地用功,要断除他的思想,也就是让他的第六意识不起现行。他觉得只要不思、不想,那这世间就没有苦恼了。所以僧肇大师后面又说:「劳勤莫先于有智。故绝智以沦虚。」「绝智沦虚」就是堕在断空里面,也就是所谓的偏真涅盘。这里讲的「智」不是智慧,而是指思想、思考,所谓的世智辩聪。
大乘佛法讲的是不堕于凡夫,也不堕于二乘,更不是把你这色身给灭掉;像有些外道认为要把色身给消灭,所以不断地炼精化气……等等之类,他也说要不起心动念,他的不起心动念就是让前面的六识再也不作思量,不作思量后,就认第七意识为「我」,第七意识就是道家所讲的阳神,这时他认为:灵魂可以出窍,就算是成仙得道了。实际上虽然不被这个色身所障碍,但是这个「我见」仍旧没有忘记,他不知道「色」跟「空」是没有障碍的,不知道「幻化空身即法身。」
《楞严经》讲有些印度的外道,他认为一切法都是从冥谛、神我而生的,他把第八意识所谓空空荡荡的,认为这就是「神我」了。而二乘人见到的涅盘也不是真的,所以都是着在意识当中。只有大乘佛法教你转识成智,它不必把意识灭掉,真把意识灭掉了,你的佛性也没有了,所以大乘它教你转。
六祖慧能大师讲:「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这就是大乘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不必把这色身灭掉,所要转的是你的心,不要落在意识。意识就是着相,心有所知、有所攀缘、有色可对;外道不知道《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相妨碍」的这层道理,所以心外求法,认为有「色」可灭、有「菩提」可证、有个「仙」可成、有「道」可得。所以僧肇大师讲的这段话非常地重要,可以看你自己修行是不是堕在这「外道见」当中。像有的学佛人认为不吃不喝就是有道,误以为谁可以几天不吃饭、不睡觉就算得道了,实际上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勉强不吃,饿坏了肚子,让你的身体变不好,这不是佛法教你用功的方式。
释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他一天只吃一粒芝麻,有时候做不呼吸的苦行,这些都是「灭身归无」的方法,后来佛自己说那些行为是无益苦行,因为都不见本性。佛法所讲的是教你见性、教你成佛、教你知道心跟外面的世界,是完全一如的。这点外道没有办法认知,所以佛门举了一个比喻:就如同梦境一样,你作梦时,梦中的境界,所有一切色相都是心所现的。而外道在里面生贪着,想要长生不老,二乘人则认为有心、有色,因为当起心动念时攀缘到色,所以他就想要把心给灭掉,这样就不会再攀缘任何色相,四大也不会对他造成妨碍了。他不知道「五蕴皆空」,五蕴都是心所现。所以统统不是着「空」就是着在「有」上,总是掉到两边去。
听了僧肇大师讲的这段话,大家要自我反省,注意修行不能偏在一边,认为对治了这色身,就是有修。当然,色身还是得去调整它,但是它不是最主要的。佛法是要你明心见性,这心不在别处,佛性人人本来就有,只是你对境的时候,产生了分别、妄见,认为有心有色。所以一般人着色相,二乘人着空相,以空为有,都不能成就。在净宗,就教你念佛,让你念到一心不乱,「一心」就没有色跟空相对了,就没有我跟我相,也没有我跟我法,所以叫一心不乱。
透过这佛号,你的心跟佛打成一片,没有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所以确实是一乘的修行方式,是大乘的圆顿教,不是小乘。有的人不了解,认为净土宗念佛很着相,执着有个佛、有菩萨、有极乐世界;他不晓得我们是从「妙有」入手,有的是从真空入手,「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离真空。」所以色跟空没有障碍,这个道理大家要晓得,不要堕到外道见当中、堕到断灭见当中,你一旦堕进去没有办法出来,没有办法成就,你还会变成外道。
《楞严经》告诉我们,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无上菩提,别成天魔以及外道二乘,就是因为不知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不知道真心本性,所以「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因为你「不见性」的关系。
我们念佛,目的是要见性,不是要把这色身给灭除,也不是要取断灭空,因为色跟空是没有障碍,色跟心也没有障碍,心境是一如的。庞蕴居士讲:「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这就是心境如如的境界。佛法所讲的确实究竟,确实是了义,历代祖师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你跟着祖师学不会走错路,不会变成外道。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要依四依法: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最后告诉我们要依真如般若智慧,不要依情识,若依情识就变成二乘、变成外道,甚至堕为凡夫。
以上是把祖师的开示给大家做说明,因为儒、释、道三教有很多的地方,用词非常的像,像道教有很多地方都跟佛教讲的用词非常地相似,但是境界却不一样。其他的宗教即使讲得再相似,也说「非色非空」,讲「小能容大,大能容小」,它都是心中有一物。即使他认为这身是大患,他也是有个「我」在立身行道,在那里修身养性,总不离开「我相」,所以跟佛法讲的是不一样。佛法告诉我们是「常、乐、我、净」四净德。
外道认妄为真,把真我转变成妄我,再把妄我再当成真我,假的我当成真我,其实都是认六尘缘影以为心,认四大假合以为身,这些统统都不能出轮回。所以不要看到相似的用词,就觉得都一样,实际上不同。我们常讲:佛法乃至二乘,跟你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比如说:大乘有讲离四句绝百非;小乘的偏真涅盘,也说离四句绝百非,可是小乘它的「离」是断灭。大乘的「离」是识得虚妄。祖师讲:「识得不为冤。」只要识得虚妄,你就不会被它干扰,就不受它蒙蔽了。所以,同样的用词,讲的内容、心境不一样。
吕洞宾见黄龙禅师,听到黄龙禅师的开示,他讲:「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
」吕洞宾他之前就是想要炼丹、长生不死,想要求得长生不老,却认第七意识阳神为「我」,他真得道、成仙了,可是毕竟八万劫后,终是落空亡,总是一个守尸鬼。他是道教非常厉害的一位祖师,幸好受到黄龙禅师的点化、开示,才知道从前的认知是错误的。所以在学佛时,学习佛陀的般若智慧,就要有辨别的能力,记住!这是辨别,不是自赞毁他,二者大不同,辨别是能够了别,跟自赞毁他不相同。「自赞毁他」的目的是为了名利,而「辨别」是为了让大众能够得到真实的智慧,能够证得无为的法身。